什麼是 Vine?

本週早些時候,伊隆馬斯克在他新收購的平台 Twitter 上詢問他的追隨者是否應該「帶回 Vine?」。

經過近 50 萬張選票後,大多數用戶投了「贊成」票(截至撰寫本文時,這一比例接近 70%)。

但 Vine 是什麼?

什麼是藤?

讓你的思緒回到 2010 年代初。想想早期的 TikTok,帶有一點迴力鏢的味道。在中間的某個地方,您會找到 Vine 的格式。

Vine 是一個短視頻平台,獨立開發,但在 2013 年被 Twitter 收購並推出,當時 TikTok 一代的很大一部分還沒有誕生。

儘管該應用程式在相對較短的生命週期內累積了 2 億用戶,但仍於 2016 年被母平台砍掉。

雖然從未給出 Vine 突然關閉的原因,但在宣布裁員的同一天,Twitter 裁員了 9%。

現在,就在幾天後解僱整個推特董事會看來馬斯克熱衷於 Vine 的復興。

為什麼伊隆馬斯克想要帶回 Vine?

儘管馬斯克本人尚未證實任何事情,但答案似乎很明確。它遵循了我們在「原始」社交媒體平台上看到的持續趨勢。簡而言之,他們都在試圖複製 TikTok 的演算法。

當 Instagram 在 7 月嘗試將影片內容優先於照片時,引發了一些變化強烈反對這很快就導致該平台放棄測試

當類似 TikTok 的變化首次顯現出來時,社交媒體顧問 Yael Bar tur 告訴 Euronews Next:“這並不是大公司第一次做出激怒許多用戶的改變。”

「Meta 不僅考慮其老用戶,還考慮新用戶和年輕用戶。

「Z 世代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可能更習慣影片內容和建議的用戶,對他們來說,這種變化不會那麼刺耳」。

自 2016 年誕生以來(恰逢 Vine 告別互聯網之際推出),其他社交巨頭一直坐視 TikTok 取得的指數級成功,尤其是在過去幾年。

2020 年,TikTok 成為使用次數最多的社群平台,全球下載量達 20 億次,是巔峰時期 Vine 的 10 倍。

現在,Meta、Twitter 和其他公司都在爭先恐後地與快速發展、不斷發展、看似不可撼動的 TikTok 帝國展開最終競爭。

對於馬斯克來說,如果他想讓用戶滿意並支付 440 億美元(444 億歐元)的收購費用,那麼重新推出一款已經眾所周知的短視頻應用程式似乎是合乎邏輯的下一步。

如果 Vine 回歸,其他人也會回歸嗎?

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去年,就連標誌性的 Bebo(我們說的是千禧世代)也從 2013 年的破產中復活了。

但除非當代平台具有貨幣化的空間,否則它們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群媒體世界中幾乎沒有機會。

馬斯克接手 Twitter 不到一周,就已經宣佈公司將啟動向用戶收取藍色勾號費用

在他最初對該平台的宣傳中,他明確表示,廣告在他所擁有的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將低於 50%,而目前比例為 90%。

如果 Vine 回歸,其他平台也會回歸嗎?

讓您回想起 MSN Messenger 和 MySpace 的時代,問問自己:獲利機會在哪裡?

這些平台都是個人的;為了談話,為了朋友。 Instagram 最初的蓬勃發展也正是基於這種情緒。

「推動 Instagram 發展的因素之一不僅僅是視覺方面,而且這個平台總是有一些更親密的東西,」社群媒體顧問 Bar tur 說。

12 年前的 Instagram 經歷了許多變化和發展,才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應用程式 - 尤其是在 2012 年被 Meta 收購。

巴爾圖爾解釋說,十年後,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現在的提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分享。 Instagram 誕生之初並沒有完美地具備廣告、購物或付費合作等功能。它只是能夠適應。

那麼,回到一些古老的經典。以 MySpace 為例──它可以貨幣化嗎?

嗯,機會並非不存在。但頁面廣告已經過時,「影響者」市場在其他地方沒有更大更好的空間,幾乎沒有空間。如前所述,人們實際上不鼓勵以 MySpace 的設計方式分享他們的生活。

事實是,融入當今社群媒體世界基因的「賣賣賣」敘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來都不是優先考慮的事情——與今天不同。

馬斯克提到的 Vine 可能會暫時牽動我們的心弦。但現實是,Vine 是少數仍能在當今世界站穩腳跟的原創應用程式之一。

在我們的社群媒體時代生存的關鍵是跟上——馬斯克對 Vine 和 Twitter 的計劃似乎就是為了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