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資料中心即將到來。他們能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使網路變得更快?

美國第一個商業海底資料中心將於今年底抵達太平洋海底。

「Jules Verne Pod」計畫安裝在美國西北海岸線的安吉利斯港附近,可能會徹底改變伺服器的運作方式。

吊艙大小與 6 公尺貨櫃相似,可容納 800 台伺服器,位於水下 9 公尺多一點。這項創新旨在減少 40% 的碳排放。

「我們具有環保意識,我們充分利用永續發展的機會,包括能源生產、施工方法和材料,」生產吊艙的公司 Subsea Cloud 的創始人 Maxie Reynolds 告訴歐洲新聞台。

2 月份,Subsea Cloud 表示,他們的前 10 個吊艙旨在抵消超過 7,683 噸的二氧化碳與同等的陸基中心相比,減少了對電氣冷卻的需求。

當時,Subsea 表示他們的資料中心將瞄準衛生保健,金融,以及軍隊在美國。

什麼是海底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用於集中共享資訊科技 (IT) 操作,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Google, 和他們都擁有用來運行其產品的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目前建在陸地上,有時建在遠離人口稠密地區的農村地區。

Jules Verne Pod 是在 Subsea 之前的一個政府項目之後推出的,隨後將是 Njord01 Pod 在墨西哥灣以及北海的瑪南南豆莢。

墨西哥灣吊艙深度可能約為 250m,而北海深度可能約為 200m。

也規劃了一個海底資料中心中國人漢蘭達公司位於海南島沿海城市三亞。

水下資料中心:更便宜、更可靠?

Subsea 表示,與陸地營運相比,海底資料中心的建造成本降低了 90%。

「節省的成本是由於材料清單減少以及部署和維護方面的複雜性降低而實現的,」雷諾茲說。

「在大都會地區建造基礎設施既複雜又昂貴,實際上在農村地區也是如此。需要考慮土地權利和許可證,而且勞動力速度較慢且可能更昂貴」。

例如,雷諾茲表示,安裝和埋設海底電纜大約需要 18 分鐘,每英里(1.6 公里)電纜的成本約為 1,700 歐元。在陸地上,大約需要 14 天,每英里費用約為 165,000 歐元。

證明了水下資料儲存的可行性微軟2020年。

2018年,這家軟體巨頭推出了“Project Natick”,將一個包含855台伺服器的資料中心投放到蘇格蘭東北海岸奧克尼群島附近的海底。

兩年後,該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 8 台伺服器發生故障,而同一時間範圍內陸地上的平均伺服器數量為 64 台。

連線速度更快

除了降低成本和環境足跡外,水下資料中心還可以提供更快的網路連線。

Subsea 聲稱,其水下吊艙可將延遲(或數據滯後)減少高達 98%。

「延遲是距離的副產品,因此這些資料中心距離大都市地區越遠,引入的延遲就越多,」雷諾茲說。

世界上大約 40% 的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 100 公里以內的主要城市沿海中心,例如洛杉磯,上海和伊斯坦布爾,Subsea 資料中心的安裝可以大大改善人們使用設備的方式。

訊號傳輸速度為 200 公里/毫秒,資料中心距離網路使用者平均為 400 公里,這意味著往返需要 40 毫秒。由於距離縮短,Subsea 的吊艙可以將這一時間縮短多達 20 倍,即 2 毫秒。

「我的競爭對手是低效率、浪費、陳舊的資料中心,它們從建成之日起就造成了長期的商業、環境和社會問題,」雷諾茲說。

「至少目前來說,海底資料中心領域的參與者是遠距離盟友,而不是競爭對手。如果我們要重塑和重新設計這個行業,使其變得更好,我們就需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