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 (AI) 範圍的擴大,一些人擔心超級自動化可能會導致廣泛的失業。然而,專家認為,人工智慧只會造成勞動力的混亂而不是破壞,而人工智慧永遠不會完全取代人類,因為它無法採用關鍵屬性,例如常識、創造力以及有效制定策略和溝通的能力。
在新聞平台 The Conversation 的一項調查中,1,321 名受訪者中的 90% 表示他們更願意與現場客戶服務代理交談。行銷公司 Forrester 的另一項調查顯示,54% 的線上消費者認為與聊天機器人互動會對他們的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
任何經歷過使用聊天機器人的低效客戶服務電話服務的人都會欣賞這種情緒 - 但人工智慧可以在其他領域改善人類嗎?許多人都這麼認為。
人工智慧可以執行平凡的任務
阿聯酋沙迦大學人工智慧教授阿什拉夫·埃爾納加爾(Ashraf Elnagar)認為,人工智慧只能執行人類執行的部分任務,因此人工智慧應該被視為輔助而不是取代勞動力。
他在杜拜舉辦的2022 年無縫金融科技、銀行、零售、電子商務和身分識別行業展覽會上發表演說時表示:「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但對於那些正在使用人工智慧的人來說,人工智慧可以被視為一種賦權工具。
商業智慧平台 Lumenore 執行副總裁 Naren Vijay 對此表示贊同。他說:「人類是不可取代的。人類所能帶來的感覺,尤其是常識,是機器很難做到的。
「如果你知道如何採用人工智慧,你就能更好地完成你的工作,」維傑補充道。 “你的效率可以提高。這根本不會對你的工作構成威脅。
人工智慧可以創造就業機會
Elnagar也指出,人工智慧產業將創造就業機會。 「人工智慧本身需要一個新的市場,由運行這些系統、維護和修復這些系統的人員組成,」他說。
此外,由於業務成長,投資技術的公司通常會繼續僱用更多員工。
雖然科技型企業可能比傳統企業成長得更快,並維持甚至增加員工數量,但記錄的失業人員通常指的是淨數字,這意味著公司在僱用新員工時可能會裁員或替換那些無法使用新技術的員工那個可以。
這是勞動力中斷與勞動力毀滅的本質──而且這並不是新現象。從歷史上看,勞動力中的角色不斷變化。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當今 60% 的工作在上一代中並不存在。
各行業正在進行技術提升活動,以更新勞動力。如果有的話,接受它,否則,尋找它,並向專家提出建議。弄清楚科技如何讓我們更好地勝任自己的角色可能是面向未來的關鍵。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迪拜目的地中心:歐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