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廠引發歐洲地緣政治爭論

一座「歐洲製造」的中國電動車工廠正處於規劃階段。歐洲最大的電池工廠將於 2025 年在德布勒森投入營運——這是中國全球市場領導者寧德時代 (CATL) 投資 70 億歐元的計畫。雖然此類大型工廠的支持者強調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但批評者警告說,環境風險、補貼爭奪以及匈牙利對中國和俄羅斯能源供應國的日益依賴。

目前,電動車電池工廠遍布整個歐洲,而不僅僅是匈牙利。中國的寧德時代已經在歐盟擁有一座電池工廠,那就是在德國。匈牙利較大的工廠將是這家中國公司在歐盟的第二家工廠。

最初的立場很明確:為了阻止氣候變化,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不應再燃燒化石燃料。未來屬於電動車。原因是傳統柴油或汽油引擎車輛排出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地球正在變暖!因此,從 2035 年開始,配備內燃機的新車可能不再在歐盟銷售,儘管內燃機遊說團體仍在試圖推翻這項決定,但迄今尚未成功。

目前,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由中國主導。為了減少對中國的進口依賴,歐盟成員國正努力大規模擴大歐洲本土的電池生產。到 2030 年,歐洲的產能可能達到 1.7 太瓦時。

匈牙利尤其努力吸引電池生產商來到該國 — — 據專家估計,匈牙利為此支付了超過 20 億歐元的直接和間接補貼。韓國電池生產商如今已經在匈牙利活躍起來。第一批涉及溶劑外洩的事件也已經發生。

現在匈牙利也為中國鋪了紅地毯。中國電動車和中國電池很快將在匈牙利生產。匈牙利科學院布達佩斯世界經濟研究所的 Andrea Éltető 認為,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冒險的策略:「整個(電池)產業將需要匈牙利總電力消耗的四分之一,」她指出。問題是:匈牙利仍然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由於更多的高耗能電池生產線現已投入使用,匈牙利的整體能源需求正在增加。對於中國CATL集團及其位於德布勒森附近的超級工廠來說,這意味著年產能至少100吉瓦時。科學家艾爾泰托警告:「匈牙利正在陷入多重依賴,因為它依賴俄羅斯的能源,現在由於中國工廠眾多,它也變得越來越依賴中國。匈牙利政府希望在這方面成為某種全球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