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贊斯基(Elaine Dezenski)寫道,中國要想重振雄風,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方向,放棄其掠奪性國家資本主義,轉而支持其全球貿易夥伴所呼籲的真正的市場改革。
習近平本週稍早帶著沉重的經濟包袱抵達歐洲。
2023 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驟降82%,僅330 億美元(305 億歐元)——這是三年來的最低點——人們可能會認為習近平的訪問將是一場全面的魅力攻勢,旨在吸引不安的歐洲投資者和企業。
然而,這位獨裁領導人的此行卻一點也不迷人。
習近平沒有坦誠地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不利因素,也沒有安撫焦慮的貿易夥伴,而是加倍採用了十多年來他的獨裁統治所採用的同樣的充耳不聞的策略。
為了討好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志同道合的政權,習近平對中國的侵略性貿易行為做出了有限的妥協。這種強硬姿態凸顯習近平根本無法作為尊重公平競爭的平等夥伴與主要市場經濟體打交道。
對中國來說,結果是災難性的。美國現已超過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這一事實暴露了習近平不靈活做法的代價。
德國一直是中國更可靠的歐洲夥伴之一——然而,這一轉變顯示歐洲對中國霸權野心日益抵制的程度。
糟糕的時間打出糟糕的電話
由於國內人口危機迫在眉睫,房地產行業搖搖欲墜,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其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和歐洲。但獨裁者不會養成做出讓步或以妥協精神進行領導的習慣。
習近平在這次歐洲之行中獲得了製定新路線的絕佳機會,該路線圍繞著經濟自由化、市場改革、供應鏈透明度和公平競爭。
相反,他選擇了與歐洲重要貿易夥伴對抗的道路,同時討好歐洲獨裁的東翼。
這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誤判。習近平無視歐洲主要經濟體的合理擔憂,浪費了幫助避免國內潛在經濟崩潰的機會。
只要北京繼續實行掠奪性貿易行為,外國資本就會繼續逃離,驚慌失措的投資者就不會回來,歐洲市場也將越來越難以進入。
尊重你需要的市場規則
現實情況是,雖然中國的國內市場仍然很重要,但在那裡獲取利潤的外國公司的數量似乎正在減少。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從 2006 年到 2020 年,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總收入份額從 16% 下降到 10%」。
對很多人來說,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一個空頭支票。中國歐盟商會最新調查顯示,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創歷史新低。
事實上,懷疑其在中國獲利能力的受訪者比例創歷史新高。同樣在美國,在中國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表示預計在 2024 年將獲利。
習近平有機會改變對華投資的趨勢。他本可以謙虛地解決歐洲貿易夥伴的迫切需求,並打開新的經濟合作之門。
不幸的是,對中國人民來說,恢復與歐洲和北美主要經濟體的強勁貿易需要靈活性和對市場原則的尊重,而習近平的獨裁心態使他無法做到這一點。
隨著外資逃離、房地產價值下跌、青年失業率飆升、債務飆升,中國迫切需要為其出口驅動型經濟取得勝利。
現狀將不再飛翔
此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直言不諱地表達了歐盟與中國公平經濟競爭的訴求,以及針對北京不公平貿易行為堅決捍衛自身利益的意願。
對此,習近平直言不諱地否認了歐洲擔憂的依據,稱「無論從比較優勢角度還是從全球需求角度來看,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都不存在」。
這是建立在美國2019年將中國指定為「系統性競爭對手」的基礎上的,中國應該理解它的意義:明確警告現狀不再可接受。
透過加強專制好戰力度,習近平表現出缺乏與歐洲進行富有成效的接觸的遠見。
中國要重振雄風,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方向,放棄其掠奪性國家資本主義,轉而支持其全球貿易夥伴所呼籲的真正的市場改革。
透過無視歐洲要求改變的呼籲,習近平確保了中國人民的經濟日子將更加黑暗。
伊萊恩‧德贊斯基 (Elaine Dezenski) 是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無黨派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經濟和金融權力中心的高級董事兼負責人。
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聯絡我們:查看@euronews.com發送推介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