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產業戰略目標是2030年40%的綠色技術來自本土

歐盟的目標是到 2030 年,應對氣候變遷所需的 40% 關鍵技術在其境內建造。

這一目標是一項新戰略的核心,旨在促進國內工業發展並減少對外國供應商(主要是中國)的依賴,中國在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生產方面遙遙領先。

該策略也是對美國總統拜登去年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IRA)的回應。 IRA 包括 3,690 億美元的稅收抵免和直接退稅,以促進對綠色技術的投資,但前提是這些產品主要在北美製造。

美國的慷慨注入讓布魯塞爾決策者陷入恐慌,導致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制定了新的工業戰略。

競爭力是支撐最新計劃的主旋律,歐盟委員會週四以「淨零工業法案」的名義公佈了這些計劃。

該法案將八個部門確定為歐盟短期和長期的「戰略」部門:太陽能、風能、電池、熱泵和地熱能、電解槽生產氫氣、可持續沼氣和生物甲烷、碳捕獲和儲存以及電力網格。

這些「策略項目」應獲得更快的行政和許可規則,從 9 至 12 個月,而沒有特別指定的則為 12 至 18 個月。如有必要,這些項目還可以凌駕於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公共利益考量之上,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內的環保非政府組織已經對此表示譴責。

選定的行業也將受益於一系列放寬補貼規則上週揭曉。

委員會表示,這種優惠待遇應該會吸引投資者並加速綠色技術的部署,這對於到本世紀中葉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和實現氣候中和至關重要。

但布魯塞爾提出的做法,即成員國將有效地精心挑選一些行業,而損害其他行業,這引發了對保護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指責。指揮主義,這兩種意識形態與歐盟長期以來捍衛的自由市場原則背道而馳。

負責綠色新政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駁斥了此類指控,並拒絕與中國進行比較,中國共產黨通過五年計劃塑造經濟並設定增長目標。

「我認為我們犯的一個錯誤,也是行業政治中一個過時的錯誤,就是沒有行業政治。這就是我們在歐洲長期以來的做法,認為市場會照顧好自己。」一切本身,」蒂默曼斯告訴記者。

「所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具有前瞻性的,而不是守舊的。這就是當你處於工業革命之中時你需要做的事情。”

儘管該戰略並未將核能納入「戰略項目」清單,但它確實表示,「以最少的廢物利用核過程生產能源的先進技術」和「小型模組化反應器」可以獲得各國政府的支持。

核能在歐盟綠色轉型中的作用一直是個巨大爭議的議題,並將成員國分成了看似不可調和的支持核派和反對核派。

來自法國的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表示,現在是「超越意識形態」並「重新啟動」歐洲核部門的時候了。

「數據就在那裡。沒有核,就沒有戰略自主權,也沒有對氣候努力的貢獻,」布雷頓說。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這項技術確實存在失去專有技術的風險。”

該計畫草案錯綜複雜,代表著歐盟委員會的巨大飛躍。

當歐盟領導人下週在布魯塞爾舉行為期兩天的峰會時,「淨零工業法案」將首次交換意見。此後,將生產目標寫入法律的文本將由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協商後生效。

對於 E3G 智庫高級政策顧問 Domien Vangenechten 來說,委員會的提案帶有更強烈的工業色彩,而不是綠色色彩。

「它讀起來更像是競爭政策或經濟政策,」範格內希滕告訴歐洲新聞。

「顯然,它有一個綠色元素。我們正在談論對淨零轉型至關重要的那些技術的製造能力。我錯過了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