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的入侵如何改變了歐洲?

過去九個月裡,俄羅斯的戰爭為烏克蘭帶來了死亡、破壞和苦難。但這場衝突如何改變了歐洲其他地區呢?

奧地利:保持中立信念

這場戰爭引發了人們對奧地利數十年來的中立信念進行辯論的呼聲。

這項政策可以追溯到1955年,當時該國被盟軍佔領,這意味著奧地利不是北約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然而,在俄羅斯入侵之後,一些人呼籲重新考慮。

維也納大學的阿爾弗雷德·格斯特爾(Alfred Gerstl)表示:“儘管絕大多數人支持近乎神話般的中立,但對中立的利弊進行批判性辯論是必要的。”

格斯特爾補充道,總理卡爾·內哈默已經「明確表達了他希望現在不要辯論這個敏感問題」。

中立性不可討論的觀點也得到了輿論的支持,根據一項調查

為了強調這一中立立場,內哈默於四月中旬成為首位歐洲領導人拜訪俄羅斯總統普丁自戰爭開始以來一直進行面對面會談。

[字:大衛赫特和維雷娜·沙德]

比利時:延後核電淘汰

比利時延後關閉核電廠預計俄羅斯將減少對歐洲的能源供應。

該國目前擁有七座反應爐,並一直打算在 2025 年逐步停止對核電的依賴。

但不斷上漲的天然氣價格以及俄羅斯向歐洲供應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想法的改變。

比利時表示,現在將延後 10 年逐步淘汰核電,直至 2035 年。

[字:安德里亞·卡羅]

保加利亞:戰爭惡化與俄羅斯的關係

烏克蘭戰爭導致莫斯科和共產主義時期前蘇聯盟友保加利亞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

基里爾·佩特科夫的親西方聯合政府不僅支持歐盟對俄羅斯的製裁,也拒絕莫斯科以盧布支付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要求。

那就看到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停止天然氣供應該國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俄羅斯能源。

七月,佩特科夫和希臘同行開闢了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兩國之間,從阿塞拜疆注入能源。

幾週前,烏克蘭戰爭等問題揭露了執政聯盟內部的分歧,佩特科夫政府垮台。

保加利亞十月舉行了不到兩年的第四次大選,但可行的聯合政府尚未出現。

這場戰爭也加劇了保加利亞社會內部的分歧,原因是有關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錯誤訊息普遍存在。

5月,蓋洛普國際巴爾幹半島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23.3%)支持普丁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

同一項民調顯示,58.8%的人不贊成俄羅斯的入侵。

[字:歐洲新聞保加利亞]

捷克共和國:歡迎烏克蘭難民的基輔主要盟友

大衛赫特

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 (UNHCR) 稱,已有超過 413,000 名難民在捷克共和國登記。

這大約佔全國 1,070 萬人口的 4%。相較之下,在波蘭登記的130萬多名烏克蘭難民佔波蘭人口的3.3%。

根據 3 月發布的一項調查,85% 的捷克受訪者支持政府向烏克蘭難民敞開大門。

上個月的另一項民調發現,75%的人贊成接納烏克蘭人。

人們認為,人們對遭受俄羅斯襲擊的痛苦表示同情。 1968年8月21日,當捷克斯洛伐克抗議者走上街頭,要求其共產主義政權採取更自由的領導形式時,蘇聯坦克開來鎮壓了「布拉格之春」。當然,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對他們認為的俄羅斯侵略的更多受害者表示同情。

馬薩里克大學政治學教授 Lubomír Kopeček 表示,烏克蘭一貫的低失業率(7 月約 3.3%)降低了對烏克蘭移民的接受程度。

捷克勞動和社會事務部8月中旬在推特上表示,約101,000名難民現已找到工作。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也強化了布拉格最近轉向西方的立場,例如北約、歐盟和華盛頓。

它是歐洲範圍內最直言不諱、最積極的烏克蘭捍衛者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中歐和東歐政治副教授肖恩·漢利表示:“他們採取的強烈親烏克蘭立場是可信的,並且符合捷克共和國的大部分公眾輿論。”

丹麥:戰爭引發歷史性變革

安德里亞·卡洛

儘管瑞典和芬蘭因宣布希望加入北約以應對烏克蘭戰爭而成為頭條新聞,但丹麥也做出了歷史性決定。

作為北約創始成員國,哥本哈根長期以來一直選擇不參與歐盟的國防政策。

然而,在六月的公投之後,現在一切都將改變。66.9% 的丹麥人支持丹麥與布魯塞爾結盟

「今晚丹麥發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在結果公佈後不久表示。

「向我們在歐洲和北約的盟友,以及(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我們正在向人們展示,當普丁入侵一個自由國家並威脅歐洲的穩定時,我們其他國家將團結起來。

“丹麥現在可以參與歐洲國防和安全合作。為此,我非常非常高興。”

愛沙尼亞:對烏克蘭的支持極高......就像其通貨膨脹一樣

喬許·阿斯丘

愛沙尼亞是歐洲的通膨熱點-本月初其年通膨率達23.2%。

但戰爭導致的能源成本上漲導致物價飛漲,這並沒有改變愛沙尼亞作為非洲大陸支持烏克蘭的主要聲音之一的地位。

塔林向烏克蘭提供了2.5億歐元的軍事援助——佔該國年度國防預算的三分之一。

前蘇聯一部分的愛沙尼亞已接納了5萬名烏克蘭難民(相當於其人口的4%),呼籲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製裁,並於最近禁止俄羅斯人進入該國。

也已經開始了拆除蘇聯時代的紀念碑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共場所。

塔林已承諾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作為補償,塔林正在帕爾迪斯基建造一座浮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法國:努力提高能源獨立性

文森·科斯特

與許多歐洲國家一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能源緊縮正在對日常生活產生直接影響。

法國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要低得多——2020年,法國從俄羅斯進口了17%的天然氣需求——但根據法國央行的數據,包括汽油和電力在內的能源成本上漲,導致7月份通膨率升至6.1%。

作為回應,巴黎推出了各種措施來幫助家庭,例如「燃油折扣」。該補助目前為每公升 0.18 歐元,將於 9 月和 10 月增至每公升 0.30 歐元。它將維持到 12 月,屆時將降至 0.10 歐元。

政府也維持「關稅盾」政策,將電費上漲限制在 4% 以內,並將天然氣價格凍結在 2021 年 10 月的水平。該計畫將延長至 2022 年底。

最後,政府將把該國最大的電力公司法國電力公司重新國有化。它的目的是保護法國的能源獨立性,而這種獨立性因烏克蘭戰爭而受到破壞。

法國核電廠的問題進一步破壞了這種能源獨立性,這意味著該國過去一直是電力淨出口國。但腐蝕等問題意味著截至 6 月,56 座反應爐中有 27 座已關閉。巴黎現已承諾更新其核電廠。

芬蘭和瑞典:烏克蘭戰爭如何導致中立性被拋在一邊

大衛‧麥克杜格爾

2022 年初,很少人會打賭,到秋天芬蘭和瑞典都會擁有申請加入北約他們的加入進程即將結束。

在瑞典,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有著根深蒂固的中立傳統,投票大眾對入黨並沒有特別的興趣。而在芬蘭,只有一個大政黨強烈支持北約,幾十年來,公眾對加入北約的興趣一直低於 30%(即使外交、軍事和安全政策機構都渴望一有機會就加入) !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一切都改變了。六個月過去了,這兩個北歐國家原本與北約關係密切,現在正在其領土上和空中與北約部隊進行定期軍事行動,並且很快將受到北約關於集體防禦的第五條的管轄。的侵略。

儘管俄羅斯表示加入北約將會產生未具體說明的“後果”,但迄今為止他們的武力威脅毫無意義。

「芬蘭人現在更加重視安全,」芬蘭代理內政部長克里斯塔·米科寧 (Krista Mikkonen) 說。

「我們一直關注我們社會的安全,我們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然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使芬蘭的公眾辯論安全問題比以前更加強烈。芬蘭人一直感到悲傷和不安對這次襲擊感到震驚,並希望加強我們自己的安全,」她告訴歐洲新聞。

尤其是在芬蘭,這個與俄羅斯接壤的歐盟最長邊界的國家,儘管歷屆政府和總統都努力與克里姆林宮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並在海上安全等問題上建立了牢固的關係,但人們仍不情願地接受這一事實。

米科寧說:“安全不僅僅是武器。它還包括珍惜我們的民主價值。”

「在芬蘭的許多地區,跨越東部邊境的互動一直很活躍,基層聯繫也很牢固。現在對於未來是否會恢復這種情況存在很多困惑和不確定性。”

德國:能源成本上漲是否會影響與烏克蘭的團結?

維雷娜·沙德

歐盟中沒有哪個大國像德國那樣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因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未來幾個月限制天然氣供應的前景令人擔憂。

事實上,在最近的熱浪中,德國人急忙去買電暖風機為今年冬天可能出現的能源危機做好準備。

同時,政府正在公共部門強制實施節能措施,以便在冬季之前填滿儲氣罐,並在已經大幅提高的天然氣價格基礎上,徵收每千瓦時 2.4 美分的天然氣稅。因此,對於德國人來說,它可能會變得非常昂貴,一個四口之家每年預計要多支付約 500 歐元,不包括增值稅。

從長遠來看,這些額外成本可能會損害烏克蘭的團結。批評者和陰謀論者已經採取立場,再次煽動反對國家。人們正在描繪一個「憤怒的冬天」和前所未有的民眾起義的形象,尤其是在社群媒體上。

但埃伯斯瓦爾德應用科學大學的烏威‧德梅勒教授表示,這樣的世界末日場景太離譜了。

「只要不威脅到他們的生存,諸如高油價等損失可能會被接受,」他告訴歐洲新聞。

除了能源價格之外,德國的另一個大話題是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因在向基輔派遣重型武器方面猶豫不決而受到整個歐洲的批評。

這場戰爭也讓德國承諾斥資 1,000 億歐元實現軍隊現代化,這對一個因二戰期間納粹暴行而和平主義情緒高漲的國家來說是一件大事。

匈牙利:戰爭是否幫助歐爾班獲得了第四個任期?

喬許·阿斯丘

4 月,即俄羅斯入侵一個多月後,歐爾班·維克多 (Viktor Orbán) 領導的執政黨青民盟 (Fidesz) 贏得了創紀錄的勝利,連續第四次選舉

歐爾班在投票前的主要主張之一是,他將獨自讓匈牙利遠離戰爭,而反對派則將把這個前共產主義國家拖入與俄羅斯的血腥持久衝突。

匈牙利公民自由聯盟高級戰略專家達爾瑪·多伊恰克(Dalma Dojcsak)告訴歐洲新聞台:「烏克蘭戰爭為歐爾班總理提供了一個備受讚賞的機會,讓他成為保護國家免受迫在眉睫的戰爭影響的領導人。 “這張照片幫助他連續第四次獲得選舉勝利。”

歐爾班以烏克蘭戰爭造成的緊急狀態為由,五月簽署了一項特別法律命令,允許政府暫停某些議會法案並通過法令進行統治。

多伊恰克表示,這項立法使“政府能夠在沒有任何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實際統治和決定任何問題”,不再需要議會批准。

她補充說:“非凡的法律秩序一直是而且仍然是政府實現自身目標而不是保護匈牙利人民的工具。”

匈牙利官員表示,在戰爭引發的前所未有的危機中,這項法律對於加速決策並保護和平與安全是必要的。

在歐爾班的領導下,匈牙利對烏克蘭奉行所謂的嚴格中立政策,一些專家稱烏克蘭是親俄羅斯的。

儘管這位匈牙利領導人呼籲烏克蘭停火,但他也拒絕允許武器跨越匈牙利和烏克蘭邊境轉移,嘲笑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並遊說反對歐盟對俄羅斯的製裁。

匈牙利歐洲議會議員安娜·多納特 (Anna Donáth) 告訴歐洲新聞台:“在歐盟國家中,匈牙利政府是唯一一個正在…試圖取悅普丁的政府。”

她聲稱匈牙利的動機是「**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

匈牙利政府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告訴歐洲新聞台:“在一個鄰國,正在發生一場戰爭,但沒有人能看到戰爭的結局。” 「這場戰爭對匈牙利構成了持續的威脅,使我們的人身安全面臨風險,並危及家庭和整個經濟的能源供應和財務安全。

「世界正處於經濟危機的邊緣。匈牙利必須置身於這場戰爭之外,必須保護家庭的財務安全。為此,政府需要迴旋餘地和立即採取行動的能力。”

義大利:選舉會改變該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嗎?

安德里亞·卡洛

義大利與歐洲一起支持烏克蘭。義大利歡迎烏克蘭人進入他們的國家和家園——大約有 16 萬烏克蘭人,在西歐人數中僅次於德國——並且據信國家政府向基輔提供了超過 1.5 億歐元的重型武器。

然而,有跡象表明,隨著通貨膨脹、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很大一部分義大利公眾開始出現整體戰爭疲勞感,該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可能開始動搖。

首先,過去幾十年來義大利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很複雜。 2000 年代備受爭議的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 任職期間,莫斯科與羅馬關係升溫,該國最終從俄羅斯進口了約 40% 的能源。

儘管義大利所有主要政黨都譴責普丁及其對烏克蘭的入侵,但幾個政黨,尤其是右翼政黨,對俄羅斯的同情心卻在激增。 2015年,民粹主義北方聯盟領袖馬泰奧·薩爾維尼反對因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而對其實施制裁。

入侵烏克蘭後,幾位知名專家表達了被描述為「軟弱」甚至對俄羅斯道歉的態度。亞歷山德羅·奧爾西尼教授就是一個例子,他認為西方應該允許俄羅斯贏得戰爭,以避免潛在的核災難。

義大利公眾也廣泛批評北約對烏克蘭的任何形式的干預主義(約83%),並且在向被入侵國家提供武器問題上存在分歧。

早在三月,比薩伽利略機場的一群工作人員就試圖阻止一架滿載武器飛往烏克蘭的飛機。

截至六月,大約一半的義大利人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在馬裡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支持歐盟戰爭路線的技術官僚聯合政府垮台後即將舉行的提前選舉可能會迎來一個以民族主義者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為首的右翼政府,某些分析人士懷疑該國是否可以看到它對俄羅斯的態度發生了方向的變化。

立陶宛:“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烏克蘭國旗”

大衛‧麥克杜格爾

克里姆林宮對烏克蘭的侵略對立陶宛來說並不令人意外,立陶宛是一個波羅的海國家,透過在加里寧格勒的飛地與俄羅斯接壤。多年來,首都維爾紐斯的政客一直在歐盟內部發出警報。

「立陶宛總是試圖引起人們對俄羅斯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關注。這並不是從昨天或2月24日開始的,」立陶宛前外交部長兼前國防部長利納斯·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čius)表示。他告訴歐洲新聞社,當俄羅斯在南核心小組地區挑起戰爭時,問題就開始了。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時,我們並不感到意外,」他說。

林克維丘斯表示,立陶宛的生活照常進行,但人們不像以前那麼放鬆——儘管「對烏克蘭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非常高。你可以在每個角落看到烏克蘭國旗」。

立陶宛人也找到了一種新穎、實用的方式來支持戰爭,即籌集數百萬歐元購買一架 Bayraktar 無人機並將其發送給烏克蘭軍方。

然而,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領域是立陶宛與白俄羅斯的漫長邊界,林克維丘斯表示,這「正在我們眼前失去主權」。

「從我國首都到邊境有30公里,邊境長280公里。這是歐盟與一個不獨立國家的外部邊界,但長期以來是俄羅斯的訓練場,也是對俄羅斯發動攻擊的平台。」烏克蘭。

摩爾多瓦:競標歐盟成員資格並擔心它會成為下一個

經過馬達林·內克蘇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後,摩爾多瓦正式申請加入歐盟,鑑於事態發展,加速了其計劃中的親西方進程。

布魯塞爾隨後將摩爾多瓦列為歐盟成員國候選國,這是加入這個 27 個成員國的漫長道路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但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變的不僅是該國的戰略方向。

「烏克蘭戰爭對摩爾多瓦經濟造成了毀滅性影響,」政治分析家、摩爾多瓦前駐華盛頓大使伊戈爾·蒙泰亞努 (Igor Munteanu) 告訴歐洲新聞。

“由於這場戰爭,能源、各種產品和基本服務的價格飛漲。”

摩爾多瓦的通膨率從 2 月的 18.52% 上升到本月的 33.55%,這對這個歐洲本已最貧窮的國家造成了沉重打擊。

這是由天然氣價格上漲所推動的。

該國嚴重依賴俄羅斯供應,8月物價飆漲47%,引發前總統伊戈爾·多登呼籲提前選舉。

除此之外,與烏克蘭週邊的其他國家一樣,摩爾多瓦在戰爭爆發後也出現了大量難民湧入。超過 50 萬烏克蘭人已越過邊境,約有 7 萬人仍居住在該國。

摩爾多瓦總理納塔利婭·加夫里利塔(Natalia Gavrilita)今年稍早表示,「應對這種湧入是摩爾多瓦政府在過去三十年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此外,隨著戰爭接近其邊境,前蘇聯的摩爾多瓦擔心自己會成為莫斯科的下一個瞄準目標。

但造成這種焦慮的不僅是其與烏克蘭的鄰近。

30多年來,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分離地區發生戰爭後,摩爾多瓦境內大約有1,500至2,000名俄羅斯士兵。蘇聯共和國。

1991年莫斯科未遂政變和摩爾多瓦與蘇聯殘餘勢力分裂期間,俄羅斯支持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分離主義者發動了一場起義轉變為全面戰爭的戰爭,直到1992年達成停火協議,並一直維持至今。

敵對行動停止後,俄羅斯也安排在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之間的地帶接待俄羅斯「維和人員」。

波蘭:“我早就告訴過你了”

作者:喬許‧阿斯丘 (Josh Askew)、米哈爾‧克蘭茨 (Michal Kranz) 和安德里亞‧卡洛 (Andrea Carlo)

與烏克蘭接壤的波蘭處於最初難民逃亡的前線。截至 8 月,已有 130 萬烏克蘭人逃往鄰國,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說法

雖然最初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烏克蘭和波蘭邊境的局勢上,但大量烏克蘭人口現在已經定居在波蘭各地的城鎮和城市。

那裡有一個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動員來幫助難民,公共和私人倡議為新來者提供食物、醫療援助和住房。

儘管如此,還是出現了一些回扣。面對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危機和當地資源的巨大壓力,少數波蘭人抱怨政府偏袒烏克蘭人而不是本國人民。

市場與社會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90%的受訪波蘭人支持烏克蘭難民,這兩個鄰近的斯拉夫國家在語言和文化上有著密切的聯繫。

難民湧入對波蘭的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

薩塞克斯大學波蘭政治專家亞歷克斯·斯澤比亞克教授表示:“它是否會產生持久、長期的影響取決於戰爭的進程以及有多少難民決定在波蘭定居或返回家園。” 。

波蘭的地區地位也大幅提升。

斯澤比亞克教授表示,烏克蘭戰爭「為華沙提供了提升其作為地區重要參與者的外交和軍事形象的機會」。

“其關鍵的地理位置,加上它是北約在該地區最大的國防支出國,意味著波蘭已成為北約與莫斯科安全關係的關鍵。”

羅馬尼亞:排隊幫助烏克蘭難民

羅馬尼亞歐洲新聞社

羅馬尼亞——就像烏克蘭西北部的鄰國波蘭一樣——已經向逃離的難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俄羅斯入侵初期,錫雷特過境點兩側都排起了長隊:烏克蘭人試圖離開自己的國家進入羅馬尼亞,而羅馬尼亞人則前往邊境向鄰國提供幫助。

超過200萬烏克蘭人已越境進入羅馬尼亞;當局稱,87,000 名烏克蘭人選擇留下來,其中 39,000 名兒童。

數千名羅馬尼亞志工為難民提供了免費食物、住所和交通,有些人還為他們找到了工作。

同時,當局允許他們的孩子享受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

除了羅馬尼亞的人道主義響應之外,該國在安全方面也受到了影響。在戰爭準備階段,北約向羅馬尼亞黑海沿岸的一個基地派遣了 1,000 名士兵,以加強其東翼。

此後,該部隊人數已增至 5,500 人,其中包括 4,000 名美國士兵和 800 名法國士兵。

塞爾維亞:進退兩難?

作者:Nenad Jaćimović,歐洲新聞塞爾維亞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給貝爾格萊德與莫斯科和北京保持良好關係、同時尋求加入歐盟的戰略帶來了壓力。

塞爾維亞是波斯尼亞和白俄羅斯等少數幾個拒絕加入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的歐洲國家之一,儘管它支持聯合國大會譴責入侵的決議。

歐盟高級外交官員、歐洲領導人和歐洲議會議員都敦促貝爾格萊德支持制裁。

但莫斯科也對塞爾維亞民眾的親俄和反北約情緒施加了壓力。 3 月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 21% 的受訪者認為塞爾維亞應該在戰爭中站在俄羅斯這邊; 4 月的一項民調發現,76% 的人反對因莫斯科入侵烏克蘭而對其實施制裁。

與莫斯科的良好關係使塞爾維亞(100%依賴俄羅斯天然氣)能夠以優惠條件獲得供應。

貝爾格萊德表示,這將確保冬季的安全供應,並緩解該國7月通膨率達12.6%的經濟壓力。

貝爾格萊德安全政策中心的武克·武克薩諾維奇認為,貝爾格萊德的壓力已經緩解。

「這些壓力是否會再次出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西方是否會注意到與塞爾維亞存在俄羅斯因素有關的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勢,但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羅斯,因為後者有時也會使用某些形式的壓力武契奇和他的政府警告他不要試圖與西方走得太近,」武克薩諾維奇告訴塞爾維亞歐洲新聞社。

武克薩諾維奇表示,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對該地區鄰國關係產生了非常糟糕的影響。

其中包括科索沃,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前省份,於 2008 年宣布獨立,但貝爾格萊德此後一直拒絕承認。

塞爾維亞總理阿爾賓·庫爾蒂過去稱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為“小普京”,最近又聲稱貝爾格萊德將在俄羅斯的支持下進攻科索沃。

武契奇多次否認這些指控。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與紐約時報他說:「庫爾蒂想成為一個與『小普丁』作戰的『小澤連斯基』。這就是他的敘述——武契奇是一個可怕的民族主義者,想要與所有人作鬥爭。

「這根本不是真的,」武契奇補充道。

斯洛伐克:戰爭引發對假訊息的打擊

大衛赫特

自二月底俄羅斯入侵以來,與烏克蘭接壤的斯洛伐克一直是基輔的主要支持者。

布拉迪斯拉發已經向烏克蘭捐贈了一套防空系統,該國關於是否應該向基輔出售戰鬥機群的爭論正在激烈進行中。

斯洛伐克國防部長雅羅斯拉夫·納德 (Jaroslav Nad) 希望在秋季以 3 億歐元的價格移交該國的 MIG-29。

斯洛伐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個好主意。

納德將這項政策的低認可歸因於俄羅斯宣傳的成功。

戰爭初期,斯洛伐克聯合政府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當局暫時封鎖假資訊網站。

但鎮壓行動並不廣泛。親俄政客仍然公開指責北約要為這場戰爭負責。陰謀論仍然流傳。公眾輿論並沒有對普丁產生太大的反對。

斯洛維尼亞:最早表示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之一

斯洛維尼亞時任總理雅內茲·揚薩站在歐洲最前線,向烏克蘭表達支持。

他與波蘭和捷克共和國的同行一起,是俄羅斯入侵後第一批訪問基輔的外國領導人之一。他會見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並因在戰時冒險訪問歐洲首都而受到讚揚。

4 月14 日,在兩週後的選舉後被趕下台的揚薩在接受歐洲新聞台的阿內莉絲·博爾赫斯採訪時,呼籲為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支持,並表示,如果該國在入侵初期就崩潰了,那麼喬治亞和摩爾多瓦也會已經是下一個了。

他也表示,俄羅斯填補了不願擴大歐盟的真空。

「對一些成員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擴大),但絕大多數國家支持快速通道方法(允許烏克蘭加入歐盟),因為我們意識到,當我們缺乏對戰略問題的戰略答案時,我們非常軟弱,而現在顯然,如果歐盟不擴大規模,其他國家就會擴大規模,而這不會帶來更多的和平和安全。

西班牙:戰爭導致聯合政府分裂

安德里亞·卡洛和阿瑪蘭塔·澤梅諾

在危機時期,政治斷層線最容易暴露出來,就西班牙聯合政府而言,烏克蘭戰爭也不例外。

由中左翼總理佩德羅·桑切斯領導的現任政府包括另外三個夥伴:極左翼我們能聯合黨(Unidas Podemos, UP)、社會主義加泰羅尼亞共同我們能黨(En Comú Podem, ECP) 、以及民族主義的加利西亞共同黨(Galicia en Común,GeC)。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的幾週,緊張局勢已經浮出水面,因為聯盟在北約參與問題上存在分歧。

雖然桑切斯支持該聯盟的努力,並同意向東歐派遣戰鬥機和艦艇,以期威懾俄羅斯— —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與中右翼反對黨結盟— — 但來自我們能黨的平等部長艾琳·蒙特羅批評了這種做法計劃並認為它們會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

自衝突爆發以來,此類分歧尚未解決。

7月,馬德里承諾增加軍事開支,作為北約將GDP的2%用於國防的目標的一部分。

政府批准了一項近10億歐元的一次性支出,用於支付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產生的意外開支。

「這很容易理解:花在坦克上的錢,沒有花在醫院上,」我們能黨發言人巴勃羅·埃切尼克(Pablo Echenique)在回應該黨關於增加國防開支的立場時說道。

瑞典:[見芬蘭]

英國:第一個也是最快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大衛‧麥克杜格爾

對於一個最近投票決定脫離歐盟的國家來說,諷刺的是,英國卻將自己置於歐洲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中心。

他們是最先也是最快提供強有力軍事支持的國家之一,其中包括舉辦一項訓練10,000 名烏克蘭士兵的計劃,而英國公眾則提供了數千噸人道主義援助,並主動提出接待烏克蘭家庭,即使政府使得獲得簽證變得困難。

但在一系列破壞性的國內醜聞之後,英國的跛腳鴨首相卻抓住了衝突帶給他的政治機會,給自己穿上了邱吉爾式的戰時體面大衣。

「約翰遜對烏克蘭的支持既堅定又自私,毫無疑問,這是他最希望被銘記的首相任期的一部分,」《政治》雜誌英國高級記者埃絲特·韋伯說。

約翰遜對烏克蘭的支持部分源於對烏克蘭事業的明顯真摯感情,部分源於他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的個人友誼。

當他在國內面臨重大困難時,這也給了他一個專注於世界舞台的有用機會,這也沒什麼不好。

「有時,他對烏克蘭的依戀使他能夠超越國內紛爭,他的支持者認為英國需要他在這一重要的全球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但這最終不足以阻止他辭職。”

約翰遜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注,以及與歐洲和美國盟友進行高層合作的需要,有助於實現部分關係的重置。

「然而,在英國脫歐後,英國與歐盟互動的幾乎所有其他方面都存在相互猜疑,」Politico 的 Esther Webber 指出。

約翰遜作為英國首相的明顯繼任者利茲·特拉斯也對克里姆林宮採取了強硬立場,儘管她在入侵前曾有過一次命運多舛的莫斯科之行,在那裡她援引了自己的戰時首相女英雄瑪格麗特·撒切爾,她穿著紅色的衣服在溫和的春日,穿著毛皮大衣和帽子。

但她很可能會繼承唐寧街10號的鑰匙,同時面臨一系列國內政治問題:從民調數字下滑到生活成本危機;不斷上漲的能源費用和英國海灘污水造成的環境問題:因此烏克蘭可能不會成為她未來幾個月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