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華沙國旗在這座城市飄揚,烏克蘭國旗也在旁邊飄揚。
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後,波蘭首都各地的政府大樓、私人公寓、巴士和電車都升起了烏克蘭的黃藍色旗幟。
它也開始出現在烏克蘭語廣告看板、當地人佩戴的翻領別針以及籌集資金支持烏克蘭難民的企業櫥窗上。
在距離華沙中央火車站不遠的地方,志工全天候工作,為難民提供必需品,居民可以向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和白俄羅斯領導人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的臉上扔飛鏢,以換取支持烏克蘭的捐款。
「一切都變了,真的,」克日什托夫·姆羅澤克(Krzysztof Mrozek)說。
「這是我一生中從未見過的令人驚嘆的動員。我認識的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
截至 3 月 15 日,波蘭已成為逃離該國的 300 萬難民中超過一半的首選目的地。
在近三週的時間裡,華沙的社會和城市景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儘管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波蘭與烏克蘭邊境的救援工作上,但數千名難民抵達該國首都,引發了城市居民、企業和民間組織的大力支持,他們一直在提供食物、為新抵達家庭提供醫療援助、緊急住房和教育支持。
但據志工和市政府官員稱,華沙維持這種支持的能力越來越弱,首都對長期解決方案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華沙是一個非常好的城市,他們很好地接受了我們,」3月8日晚間從烏克蘭波爾塔瓦市抵達波蘭首都的婦女尤利婭說。 「每個人都在幫忙,氣氛很好,很人性化。在這裡,他們像對待人一樣對待我們。
據市政府官員稱,迄今為止,已有 23 萬名烏克蘭人抵達華沙,尤利婭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經過該市的一個火車站,那裡的人道主義組織和普通民眾設立了食品銀行、COVID-19 疫苗接種診所以及為抵達的難民提供的資訊點。
瑪格達·古拉 (Magda Góra) 是一位在華沙中央車站外的食品分發站做志工的母親,她說,每當兒子上學時,她都會過來幫忙。
「一方面,我為我們所有人感到驕傲,但另一方面,當我看到難民時,我為他們感到非常悲傷和遺憾,」她在帳篷裡說道。
抵達的家庭在該市火車站的地板上過夜,華沙中央車站也為兒童設立了指定的休閒區。
該市市長,拉斐爾·特扎斯科夫斯基,表示這些家庭正在等待火車前往歐洲更遠的地方,並且不會永久居住在那裡。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在過去幾週,華沙和全國其他地區的波蘭人一直在自己的家中收容烏克蘭難民。
全波蘭婦女罷工組織的協調員兼行政成員阿格涅斯卡·切雷德雷卡(Agnieszka Czerederecka) 表示,除了為華沙的難民分發基本物資外,她的組織最近還在首都郊區租了一套大房子,租金至少一年。
「在戰爭結束之前,那些想要尋找安全地方的人,永遠都會是這所房子,」她說。
當尤利婭接受歐洲新聞台採訪時,她正住在一個改建的體育場內,這是華沙市為難民開放的 22 個避難所之一。
市政府也讓 2,800 名烏克蘭兒童融入學校和幼兒園,開設了諮詢中心,並籌集了糧食援助資金。
私人企業也加入了這樣的努力——貨幣兌換已經將烏克蘭格里夫尼亞兌換成波蘭茲羅提,且沒有加價,谷歌宣布其華沙園區將向非政府組織開放,為難民提供法律和心理幫助。
小企業也迎接了挑戰。 Katarzyna Kalinowska 是雜貨店合作社 Dobrze 的管理人員,該合作社在華沙經營兩家商店,擁有 350 名會員。卡利諾斯卡表示,該合作社及其成員一直在領導為難民和提供援助的司機捐贈食品的活動,以折扣價向難民出售食品等。她說,一名成員主動提出為難民提供免費按摩。
「我們強烈感覺到,每個人都在盡其所能地做一些事情,」她說。
然而,官員和居民都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公眾熱情可能會開始消退。
華沙所在馬佐夫舍省省長康斯坦丁·拉齊維爾(Konstantyn Radziwill) 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歐洲新聞台表示,波蘭經濟旨在融合“大量人口”,但特扎斯科夫斯基呼籲對難民湧入採取更有系統的應對措施。
3月11日,他呼籲國際社會向波蘭提供援助,以因應烏克蘭接連不斷的移民潮。
儘管如此,Czerederecka 仍然對此類措施持懷疑態度。
「就政府而言,我不指望他們,我們也不指望他們,」切雷德雷卡說。 「這座城市準備好了嗎?沒有哪個城市已經準備好接納如此數量的難民。我希望華沙能夠處理好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