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曾經被認為持懷疑態度的國家明確表示支持之後,圍繞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的政治共識正在迅速建立。
歐盟領導人將於本週稍晚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決定是否給予烏克蘭候選國地位,該國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認為,這一舉措主要具有像徵意義,是士氣的鼓舞,也是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的地緣政治勝利。
自從烏克蘭在二月下旬提出加入歐盟以來——距離俄羅斯坦克突破邊境並開始全面入侵僅五天——東歐國家一直在領導一場強有力的公共運動,集結力量支持基輔的願望。
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甚至寫道一封公開信要求快速通道程序,這是聞所未聞的選擇。匈牙利後來也簽了。
另一方面,包括葡萄牙、荷蘭和丹麥在內的一些西歐國家仍持觀望態度,認為加入歐盟並不能解決緊迫問題,即戰爭、移民潮和迫在眉睫的問題。
東擴是一項複雜且技術性很強的任務,需要 27 個成員國的一致同意,這使得單一國家有可能對有抱負的國家踩剎車。
但最近似乎有兩個主要因素扭轉了局勢,對烏克蘭有利。
第一的,聯合訪問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法國總統馬克宏和義大利總理馬裡奧·德拉吉前往基輔。三位領導人代表歐盟三大經濟體發言,明確表示「同意」給予這位備受追捧的候選人地位。
馬克宏表示,啟動入盟程序將是「我們希望向烏克蘭及其人民發出的強烈、迅速、令人期待的希望和明確姿態」。
第二天,歐盟委員會發表了期待已久的意見烏克蘭的申請以該國在兩份廣泛調查問卷中提供的答案為基礎。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表示:“我們有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是的,烏克蘭值得歐洲的視角,是的,烏克蘭應該作為候選國受到歡迎。”
全力支持,但過程漫長
儘管委員會的申請總體上是積極的,但它包含了一系列殘酷的事實,暴露了烏克蘭的缺點和在司法系統、腐敗、有組織犯罪、媒體自由、市場經濟、性別平等和少數群體權利等領域的拖延改革。
「我們已經做了很好的工作,」馮德萊恩指出。 「但重要的工作還有待完成。整個過程是基於事實的。因此,一切都是照章辦事,因此進展完全取決於烏克蘭。”
委員會的建議為各國提供一波支持打開了大門,而在此之前,這些國家仍因其模糊的立場而受到密切關注。
荷蘭外交部長沃普克·霍克斯特拉 (Wopke Hoekstra) 表示:“烏克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該提案非常平衡。” “因此,荷蘭政府希望接受這一提議。”
「丹麥準備支持烏克蘭的歐盟候選資格,」丹麥外長傑佩·科福德說。 “我們必須發出盡可能強烈的信號,表明烏克蘭屬於歐洲大家庭。”
瑞典「完全」支持委員會的意見,而西班牙則稱其為「積極且平衡」。
奧地利外交部長亞歷山大‧沙倫貝格 (Alexander Schallenberg) 也表示贊成並說歐盟「無法承受地緣政治狹隘視野」。
同時,在里斯本,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會見政治團體代表參加國民議會討論烏克蘭的歐盟申辦,發現「幾乎一致同意」授予候選人地位。
他補充說:「我們預計將有一個漫長、艱鉅且不確定的過程。」他指出,財政、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應該是現在的首要任務。
“新候選國一體化的前景需要對[歐盟]未來的製度和預算架構進行反思,以確保歐洲的強大和團結。”
在赫爾辛基,芬蘭歐洲事務部長蒂蒂·圖普萊寧也表達了類似的立場,強調必須滿足布魯塞爾設定的條件,並且擬議的改革符合烏克蘭自身的利益。
盧森堡和愛爾蘭此前曾表示支持烏克蘭的願望,並在歐盟委員會宣布這一消息後於週五下午重申了這一願望。
比利時總理表示:“對於為歐洲價值觀而奮鬥的烏克蘭人民來說,這是具有像徵意義的重要一步”亞歷山大·德·克羅,“但不會是明天,需要很長時間。”
希臘和塞浦路斯已經傾向將烏克蘭列為正式候選國,但他們堅持認為,歐盟不應忘記西巴爾幹地區,該地區很久以前就承諾過歐洲的前景,但如今仍陷入入盟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