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暴露了歐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加速了歐盟向再生能源的轉型。
儘管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壟斷太陽能和風能,但歐盟高度依賴中國的技術來獲取電力。
自2010年以來,全球每年生產的光伏組件供應量的80%以上是在亞洲製造的。根據弗勞恩霍夫太陽能係統研究所的數據,2020 年僅中國就供應了 67% 的組件產量。
事實上,全球10大太陽能板公司和製造商中,目前有8家是中國公司,其中阿特斯陽光電力和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分別佔據第八和第十位。
在風能領域,歐洲公司仍具有優勢,丹麥的維斯塔斯和西班牙-德國西門子歌美颯位居領獎台前兩位,而德國的 Nordex 則位列全球第八大製造商。
但中國也在迅速崛起,有六家公司躋身前十名。
“我們不能依賴中國”
北京對再生能源產業的控制現在遍及整個供應鏈。製造風力渦輪機所需的大約 80% 的零件以及製造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 97% 的矽片都在中國生產。
多晶矽是太陽能光電供應鏈中的關鍵原料,全球產量的 45% 產於中國西北部地區新疆。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政權進行種族滅絕反對維吾爾族穆斯林少數民族。
中國也是其他原料的主要參與者,包括用於再生技術的稀土礦物。去年進入市場的鋰離子電池70%以上是在中國生產的。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亞洲項目主任兼高級政策研究員揚卡·奧特爾博士告訴歐洲新聞台:“隨著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這些依賴性現在正在帶來真正的風險。”
「我們不能在最可行的行業和最可行的網路(例如電信和我們的能源基礎設施)上依賴中國,這些基礎設施在未來將越來越緊密地連接並高度數位化,很大程度上由某種軟體驅動那裡的風險更高,」她補充道。
來自中國的“惡意行為”
但迄今為止,歐盟傾向避免與中國發生任何重大貿易爭端。
早在2012年,歐盟委員會在歐洲太陽能製造商提出請願後,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當時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開始以比本土生產的同類產品大幅折扣的價格湧入歐洲市場。
作為報復,中國對歐盟葡萄酒進口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表示可能會對豪華車進行類似的調查,並於 2013 年達成和解,確定了中國產品的最低價格。歐洲專業人士稱該協議是歐盟當局的“投降”,也是保護本國產業的失敗。
總部位於柏林的氣候智庫E3G 的高級政策顧問瑪麗亞·帕斯圖霍娃(Maria Pastukhova) 表示,此後出現了不少“我們稱之為政治勒索的案例”,中國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向其他國家施壓。
她列舉了北京在2010年因拖網漁船糾紛而決定禁止向日本出口所有稀土的決定,以及最近在歐盟成員國允許開設事實上的台灣大使館後拒絕為立陶宛產品通關的情況。中國國家支持的駭客還涉嫌因兩國有爭議的邊境地區發生小規模衝突而對印度電網進行網路攻擊。
帕斯圖霍娃強調:“因此,中國方面出現了一些與各國政治衝突有關的惡意行為。”
補貼和規模經濟
歐洲是再生技術的重要消費者。
2020 年,全球累計光伏安裝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在非洲大陸進行的,隨著歐盟計劃到 2050 年成為第一個碳中和大陸,這一情況可能會急劇加速。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計劃在本世紀末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90 年代的水準減少至少 55%,並將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份額提高到至少 40%。這將需要在未來七年內將風能和太陽能裝置容量增加兩倍。
這可能意味著大量中國生產的可再生技術。過去幾個月,義大利塔蘭托和克羅埃西亞塞尼的兩個大型歐洲風電場均由中國渦輪機提供動力。
主要問題仍然是價格,這使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具有巨大優勢。
對帕斯圖霍娃來說,挑戰是雙重的。第一個是規模經濟,即中國當局或多或少地切斷了外國公司進入其市場的機會,為本土企業提供了可續籤的合同,這些企業因此增長得更快。
另一個挑戰是生產成本。 「歐洲公司的生產成本顯然要高得多,因為我們談論的是更高的環境標準、更高的勞工標準、更高的工資,」她補充道。
“歐洲仍然處於領先地位”
然而,就實際技術而言,歐洲仍處於領先地位。
帕斯圖霍娃強調:“美國、日本和歐洲仍然有非常創新的發展,特別是在柔性面板、高端太陽能發電效率方面。”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外交政策和外交高級研究員盧克·帕蒂表示,風電的預測也是如此,「歐洲仍然處於領先地位」。
他解釋說,衡量創新的一種方法是透過專利生產。中國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風能技術專利——迄今為止數量最高——其中美國和德國各佔約 10%。然而,在真正推動技術進步的世界級專利方面,德國提交了約一半的專利,而中國專利中只有約2%被視為此類專利。
此外,製造只是再生能源專案的一部分,風力渦輪機發電場的服務和營運維護是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幾十年來,中國人一直專注於降低產品價格,而沒有有效管理風電場。他們需要在這方面獲得經驗。這將阻止開發商與中國人接觸,因為他們在管理專案方面沒有相同的經驗, 」帕蒂還說。
友商、關稅和全球市場准入
儘管如此,時間對於應對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以及保護歐洲再生技術公司至關重要。然而,歐盟減輕對中國風險敞口恰恰需要時間。
厄特爾表示,採用中國的策略,為本地公司的本地計畫提供優惠待遇,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不是歐洲的基因。這不是我們的運作方式,也不是我們現有的法律框架。
但專家告訴歐洲新聞台,一種方法是根據特定的環境和勞工標準徵收關稅,以確保為歐洲提供電力的面板和渦輪機不是建立在強迫勞動或破壞環境的做法的基礎上的。這些措施也可能針對廉價生產的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扭曲競爭的國家補貼。
歐盟也越來越多地考慮「友善支撐」關鍵供應鏈,包括能源。
例如,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在四月訪問印度時向國際太陽能聯盟發表了講話。新德里目前正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中國的替代品,並提高再生能源生產。
帕斯圖霍娃表示,與擁有原料並希望擴大製造業的發展中國家建立點對點夥伴關係也應該成為歐盟使用的工具之一。
這將允許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更多的製造中心和更便宜的價格,同時仍允許這些發展中國家刺激其國內工業成長並最終自己購買更多的可再生技術。中國也已經在這樣做,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設有製造業中心。
但帕蒂強調,歐洲製造業也應該受到保護,並對「歐洲(風力渦輪機)工廠關閉數量不斷增加」表示遺憾。
「歐盟可以繼續進攻,支持企業試圖向國際市場出售產品,並在某種程度上做中國所做的事情,向第三市場國家提供低融資或低利率貸款,以便投資者西門子歌美颯和其他(歐洲)風電公司可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並與中國進行同等水平的競爭。
厄特爾表示,由 27 個國家組成的聯盟現在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因為這些選擇不會立即產生影響,而是需要幾年或五年的時間。
這些決定必須清楚傳達給歐盟 4.5 億居民,他們現在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能源依賴問題非常敏感,這樣他們就知道風險和可能發生的情況。
「我認為這是可行的。但政策制定者需要誠實地承認存在其他依賴關係,並且只要我們擺脫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並非一切都好,」厄特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