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歐洲議會議員告訴歐洲新聞台,北極必須繼續成為各國之間的合作領域,而不是衝突點。
碳氫化合物、稀土金屬和氣候變遷帶來的新海上航線正在促使全球主要參與者更加關注該地區。
迄今為止,歐盟的北極政策是基於三大支柱:氣候保護、永續發展和合作。
但隨著俄羅斯在該地區建立軍事存在,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戴維·麥卡利斯特(David McAllister)歐洲議會議員表示,我們必須保持合作的重點。
「問題之一也可能是歐盟和北約在哪裡可以更密切地合作,」他說。 「我們都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有一件事極其重要——尤其是在地緣政治競爭的時代——讓我們努力保持北極是一個大國可以合作的地方,以造福於人民、環境和終點,整個世界。
中國現在正以數百萬歐元的投資進入這一領域,丹麥皇家國防學院副教授喬恩·拉貝克-克萊門森表示,這給歐盟帶來了問題。
「如果歐盟想以某種方式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它現在必須避免與中國混為一談,中國被視為一個非常咄咄逼人的非北極實體。因此,中國試圖強迫自己進入該地區的方式使事情變得複雜對於歐盟來說,」拉貝克-克萊門森解釋。
他還警告說,歐洲絕不能試圖在該地區與美國和俄羅斯處於同一水平的競爭。
“我認為,如果歐盟相信它能夠獲得與美國或俄羅斯(在北極)相同的地位,那麼它將面臨一些相當困難的障礙。”
布魯塞爾表示將很快啟動進一步討論,以應對北極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