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法國首次在該國南部農場於 2022 年和 2023 年收集的約 100 隻蜱蟲中檢測到一種引起出血熱的病毒。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CCHF) 病毒通常透過受感染的玻璃蜱叮咬傳播,但法國尚未出現人類感染病例。
歐洲巴爾幹半島、西班牙、俄羅斯和土耳其先前曾報告人類感染該病毒的病例。今年夏天,北馬其頓報告了兩例病例,其中一例是致命的。
還有10例CCHF病例在西班牙確診2013 年至 2021 年間,其中 7 名患者存活。
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稱,這種病毒可引起像伊波拉病毒一樣的“嚴重病毒性出血熱爆發”,死亡率在 5% 至 40% 之間。
人類可以透過接觸受感染的蜱蟲或來自牛、綿羊或山羊等牲畜的動物血液而感染這種病毒。它也可以透過人與人之間接觸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傳播。
症狀通常突然出現,首先表現為發燒、頭暈、肌肉酸痛、眼睛酸痛和對光敏感。據世界衛生組織稱,一個人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
其他症狀包括心率加快、淋巴結腫大以及出血引起的皮疹。它是該機構的重點疾病之一,構成「最大的公共衛生風險」。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實驗醫學系兼任教授阿里·米拉齊米(Ali Mirazimi)研究了這種病毒,他表示,在蜱蟲中檢測到 CCHF「非常令人擔憂」。
他告訴歐洲新聞台:“這表明在不久的將來法國爆發疫情的風險很高。”
米拉齊米補充說,目前沒有抗病毒藥物或疫苗可以治療或預防 CCHF。
由於氣候變化,蜱傳疾病呈上升趨勢
玻璃蜱是一種直徑約 5 毫米的非常大的硬蜱,攜帶病毒,起源於非洲和亞洲,與候鳥一起傳播。
雖然這種蜱蟲已在科西嘉島存在了數十年,但直到 2015 年才在地中海沿岸被發現。
包括法國國際發展農業研究中心(CIRAD)測試這些蜱蟲的專家在內的專家警告說,氣候變遷將創造有利於這些昆蟲進一步傳播的條件。
CIRAD 的蜱蟲專家勞倫斯·維爾(Laurence Vial) 警告說,在人類病例出現的幾年前,西班牙的蜱蟲中就檢測到了這種病毒,但她表示,法國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因為蜱蟲種類的分佈仍不清楚。
雖然目前沒有對蜱蟲進行全國性主動監測,但法國國家食品、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局 (Anses) 建議對蜱蟲進行監測。
安塞斯今年稍早警告說,這種出血性病毒有可能在法國出現,部分原因是氣候變遷。
Anses 計畫協調員 Elsa Quillery 表示:“由於持續的氣候變化,這些蜱蟲棲息的地理區域預計會擴大,因此更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科學專家分析,六月。
「這是因為玻璃眼蟲喜歡乾燥的氣候和溫暖的時期」。
義大利的牛有也檢測呈陽性CCHF 病毒抗體,顯示他們曾接觸過該病毒。
世衛組織歐洲發言人告訴《歐洲新聞台》,法國在蜱蟲中檢測到CCHF 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並補充說,“隨著氣候變化,世衛組織與合作夥伴正在監測這種疾病和其他媒介傳播疾病可能擴大的範圍」 。
今年在《歐洲》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歐洲其他蜱傳疾病似乎正在增加歐洲監視雜誌發現 2012 年至 2020 年間蜱傳腦炎病例增加,並在歐洲大陸西北部蔓延。
其他研究研究發現,疏螺旋體病(通常稱為萊姆病)在一些西歐國家的診斷增加,但南部國家需要更好的監測。
人們如何避免這些蜱蟲?
米拉齊米告訴歐洲新聞台,當局應該“教育並告知該地區的人們風險”,更好地監測該地區,並向醫生和醫院通報這種疾病及其症狀。
為了防止蜱蟲叮咬,建議人們穿著封閉的鞋子,避開草地並遵循有標記的路徑,並在戶外散步或花園返回後進行自我檢查。
被叮咬後,衛生當局建議用鑷子取出蜱蟲並對該區域進行消毒,並監測蜱傳疾病的任何症狀。
法國公共衛生機構表示,玻璃眼蜱叮咬人類的頻率預計較低,因為這些蜱「對人類沒有特別的胃口」。
它們也比其他種類的蜱蟲更大、更容易發現。
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發言人表示:「法國的發現證實人類有感染 CCHFV 的潛在風險。
「法國將在 2024 年春季及隨後幾年的下一個蜱蟲活動季節對人類病例發生的風險進行深入的多學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