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最初的爆炸中倖存下來,這就是科學家認為的核攻擊後會發生的情況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對核戰的恐懼重新燃起,促使許多人質疑核衝突對人類和地球意味著什麼。

任何核衝突都會造成一系列巨大的破壞性後果,從直接爆炸中最初的死亡到輻射和環境污染的持續影響。

但根據該雜誌發表的新研究,直接傷亡可能與隨後的全球飢荒造成的死亡相比相形見絀,這場飢荒是由於大量煙塵遮擋陽光並擾亂氣候系統和糧食生產造成的天然食品

羅格斯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已經繪製出了六種可能的核戰情景的影響。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爆發全面核戰(模擬的最壞情況)可能會導致兩年後超過 50 億人死於飢餓。即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規模相對較小的衝突也可能導致世界範圍內的飢荒。

爆炸產生的煙塵會破壞氣候

研究人員表示,在核戰中,針對城市和工業區的炸彈會引發大火,將大量煙灰注入高層大氣,這些煙灰會擴散到全球並迅速冷卻地球。

這將破壞地球的氣候,影響陸地和海洋的糧食生產系統。

研究人員使用氣候預測工具來估算各國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力。

他們分析了六種可能的核衝突情景中會發生什麼,每種情景都會導致大氣中產生不同數量的煙灰,並且溫度可能會下降 1 到 16 攝氏度。

即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發生規模相對較小的戰爭,也可能導致衝突發生後五年內農作物產量下降約 7%。

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稱,兩國都擁有規模相當的核武庫,而且在世界九個核武國家中,兩國也是少數幾個一直在增加核彈頭庫存的國家之一。

同時,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全面核戰(據估計兩國核儲備佔世界核儲備的90%)可能會導致戰爭後三到四年內產量下降約90%。

“聆聽科學”

研究人員考慮了緩解因素,例如使用牲畜飼料作為人類食物,或減少家庭食物浪費,但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幹預措施並不能阻止世界大部分地區經歷飢荒,特別是在大規模衝突之後。

中高緯度國家的農作物減產最為嚴重,包括俄羅斯和美國等主要出口國,這可能引發出口限制,並對非洲和中東依賴進口的國家造成嚴重破壞。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助理研究教授夏莉莉說:“未來的工作將為作物模型帶來更多的粒度。”

「例如,臭氧層會因平流層加熱而被破壞,在表面產生更多的紫外線輻射,我們需要了解這對糧食供應的影響,」她說。

該研究的合著者、哈佛大學環境科學系氣候科學教授艾倫·羅伯克(Alan Robock)表示:“如果核武器存在,就可以使用它們,世界已經好幾次接近核戰爭了。”羅格斯大學

「禁止核武是唯一的長期解決方案,」他說。 「已有五年歷史的聯合國禁止核武條約已得到66個國家的批准,但九個核國家都沒有批准」。

「我們的工作明確表明,現在是這九個國家聽取科學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意見並簽署這項條約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