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俄羅斯國有通訊社 Ria Novosti 公佈的數據,2023 年拉脫維亞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威士忌出口國。
儘管在莫斯科全面入侵烏克蘭和西方制裁之後兩國之間關係高度緊張。
俄新社寫了2023 年 1 月至 9 月期間,俄羅斯進口了價值近 2.44 億歐元的威士忌,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四倍。
其中大部分來自鄰國拉脫維亞,俄新社稱,拉脫維亞運送了價值1.774億歐元的產品,其次是波羅的海鄰國立陶宛,運送了2,690萬歐元的產品。
根據拉脫維亞政府的數據,2023 年拉脫維亞對俄羅斯的出口價值超過 11 億歐元德國之聲通訊社。拉脫維亞對俄羅斯出口的一半以上是飲料、烈酒和醋。
去年,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出口到俄羅斯的葡萄酒(7,300萬歐元)甚至比義大利(6,800萬歐元)還要多,義大利則是比拉脫維亞大得多的生產國。
「拉脫維亞一直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並在烏克蘭入侵後加入推動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與此同時,拉脫維亞仍然是俄羅斯威士忌的主要來源,佔俄羅斯威士忌進口總額的 70% 以上。2023 年,”道德評級機構(MRA) 的約翰·賴特(John Wright) 告訴歐洲新聞台。
「拉脫維亞繼續向俄羅斯出口業務是可恥的,也違背了拉脫維亞自身的價值觀。在內部,我們道德評級機構將拉脫維亞的威士忌貿易稱為'威士忌門',既因為這是可恥的,也因為拉脫維亞充當了門戶的角色。
西方公司的中間人
據當地專家稱,拉脫維亞在這一過程中充當中間人的角色,西方公司不願表明他們在烏克蘭致命戰爭期間仍在向俄羅斯出售產品。
拉脫維亞銀行經濟學家馬蒂斯·米羅斯尼科夫斯(Matiss Mirosnikovs) 告訴歐洲新聞台,雖然該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公司的中間人,但在莫斯科2022 年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商品的再出口數量有所增加。
「如果我們看看這些商品的生產地,它們是什麼類型的酒精飲料,我們大多會發現它們是外國原產的,不是本地生產的,」他告訴歐洲新聞。
「我認為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西方公司正試圖將注意力從他們作為賣家的角色轉移到俄羅斯,並指責其他分銷商,而較大的母公司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這些交易中,它並沒有表明他們與俄羅斯有直接聯繫,」米羅斯尼科夫斯建議。
“我們不應該受到責備,”他補充道。 “我們在邊境,一些西方出口商正在利用這個機會。”拉脫維亞的出口不違反2022年2月24日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製裁。
拉脫維亞酒精工業協會 (LANA) 常務董事 Davis Vitols 對此表示同意。
「在俄羅斯發動烏克蘭戰爭之前,拉脫維亞是許多大型酒類公司向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再出口的主要樞紐之一,即使不是主要樞紐,」維托斯告訴歐洲新聞。
「根據歐盟的製裁,仍然允許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酒類,但價格超過300 歐元的瓶子除外,因此,由於拉脫維亞不生產威士忌,這些酒類是從其他國家再出口的,而在拉脫維亞,這些瓶子正在被根據出口國法律蓋章,」他補充道。
賴特告訴歐洲新聞,拉脫維亞“顯然是西方烈酒公司進入俄羅斯市場的‘後門’。”賴特表示,拉脫維亞是世界第六大蘇格蘭威士忌進口國,「儘管其人口少於愛達荷州,」他說。
「我們的計算表明,如果拉脫維亞人口實際上消耗了該國進口的所有酒精,那麼每個拉脫維亞男人、女人和兒童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處於醉酒狀態。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數據顯示,拉脫維亞國內每消費1瓶威士忌,就會向俄羅斯重新分配約5瓶威士忌。
俄羅斯消息人士同意拉脫維亞專家的觀點。
俄羅斯拉多加酒類公司總裁韋尼亞明·格拉巴爾(Veniamin Grabar)表示:「根據文件,如果以前進口貨物只是通過拉脫維亞或立陶宛過境運往俄羅斯,那麼現在的終點是波羅的海國家,然後從那裡交貨到俄羅斯聯邦。
「物流鏈沒有改變,只是改變了一些文書工作。原因是外國供應商往往不願意承擔風險,並不願意將俄羅斯作為最終交貨點。
米羅斯尼科夫告訴歐洲新聞社,自 2014 年以來,對俄羅斯的出口比例實際上「大幅」下降。
十年前,俄羅斯是拉脫維亞第二大出口夥伴,占出口總額的14%,現在已低於6%。
「它仍然相當高,但多年來它的作用已經減弱,」他繼續說道。
對西方企業來說停止“至關重要”
對賴特來說,“西方商界必須團結一致,繼續向俄羅斯發出明確信號,表明其軍事侵略將導致西方世界的經濟排斥”,他說。
「這向俄羅斯精英發出了什麼樣的信息,即某些西方國家和公司願意不遺餘力地繼續向俄羅斯提供西方奢侈品?當連波羅的海國家都陷入困境時,這又向歐洲其他國家發出了什麼樣的資訊?最終進入了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