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已就猴痘疫情宣布國際衛生緊急狀態,該疫情已影響 74 個國家的近 17,000 人。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稱猴痘感染激增“非同尋常”,並於週六觸發了最高級別的警報。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表示:「疫情已透過新的傳播方式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我們對這種傳播方式知之甚少,但這種傳播方式符合國際衛生法規的標準。
他宣布這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表示,世界範圍內猴痘的風險相對較高,包括通常不會發現猴痘的歐洲和北美。
這是聯合國衛生機構負責人首次採取此類行動。
國際緊急情況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最高警戒級別,但這項指定並不意味著某種疾病具有特別致命性或傳染性。
世衛組織緊急情況負責人邁克爾·瑞安博士表示,該組織將猴痘歸入這一類別,以確保國際社會認真對待當前的疫情。
瑞安博士說:「這是對行動的呼籲。」他希望此舉能引發針對這種疾病的集體行動。
世衛組織未就緊急等級達成一致
譚德塞博士在沒有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委員會專家同意的情況下做出了這一聲明,他們對於是否有必要觸發最高級別警報仍存在分歧。
5月初發現,在該病毒流行的中非和西非國家以外,猴痘病例異常激增,此後已蔓延到世界各地,其中歐洲是其震央。
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稱,這種疾病目前已感染 74 個國家的超過 16,836 人。
宣布全球緊急狀態意味著猴痘疫情是一次“非同尋常的事件”,可能會蔓延到更多國家,需要全球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
這只是世界衛生組織第七次使用這一層面的警報。
新冠病毒、伊波拉病毒和茲卡病毒
該聯合國機構先前曾針對公共衛生危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例如COVID-19大流行、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2016年拉丁美洲的寨卡病毒以及正在進行的根除小兒麻痺的努力。
它僅在“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的情況下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聯合國機構將此類疾病定義為“異常事件”,其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公共衛生的風險”,可能需要“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
緊急聲明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全球資源和對疫情的關注。過去的聲明產生了好壞參半的影響,因為世衛組織基本上無力讓各國採取行動。
迄今為止,僅在非洲報告了猴痘死亡事件,該病毒的更危險版本正在非洲傳播,主要在尼日利亞和剛果。
猴痘於 1970 年首次在人類中發現,其危險性和傳染性低於其近親人類天花,後者已於 1980 年被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