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年長的美國人和丹麥人都可能擁有政府贊助的醫療保健,但在一項新研究方面,美國仍然落後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這些發現,發表在期刊JAMA心髒病學,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的衛生系統(一種完全公開,另一種是公私的混合動力)如何轉化為心髒病的健康結果,這是美國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丹麥第二大主要原因。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心髒病發作,心力衰竭和缺血性中風的住院率 - 當血液供應減少時,防止氧氣進入大腦 - 在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國家。
他們在美國包括約120萬人和丹麥的16,000人。
這項研究稱,美國的住院率是丹麥的1.5倍,分別為20.8和13.9人,每1000人住院。
美國人在住院後的30天內也比丹麥人更有可能死。
這與全球疾病研究負擔的數據一致,該數據表明,在2021年,丹麥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為每100,000人221.8,比美國低20%(272.3)。
財富和衛生系統結構關鍵因素
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財富差距以及衛生系統的結構方式可能有助於解釋這些差異。
儘管高收入美國人的住院率與富裕的丹麥人相比略高,但最大的差異發生在低收入居民中。
例如,當涉及心力衰竭時,低收入丹麥人的住院率為每1000人7.2。對於美國人來說,這一數字命中率為每1,000人24。
心髒病專家,一位研究作者Gunnar Gislason博士告訴Euronews Health,“這些確實是很大的差異。”
研究人員提供了結果背後的一些潛在原因。
儘管美國和丹麥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美國的貧困率更高和收入不平等,這可能會使許多人更難獲得醫療保健。
該研究作者說,美國還擁有一個“分散”的衛生系統,並結合了由工作贊助,私人購買和政府運營的衛生保險。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根本沒有健康保險。
這意味著,即使他們在65歲時可以簽署公共衛生保險,但保證老年的健康保險也不足以彌補生活中任何早期的差距。
《歐洲心臟雜誌》主編Filippo Crea博士告訴Euronews Health,“社會經濟狀況低下是眾所周知的危險因素”。
獲得護理似乎可以推動成果
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沒有保險的美國人不太可能獲得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的醫療服務。
同時,丹麥為公民提供了通用的醫療系統,其自付費用很少。
“每個人都可以使用醫療體系,”吉斯拉森(Gislason)也是丹麥心臟協會(Danish Heart Association)首席科學官。
這些問題是“連接的,因為當您可以廣泛使用醫療保健系統時,您的藥物成本較低,因此不取決於您獲得專業護理的收入,教育或就業狀況。”
心血管疾病成本丹麥關於人均343歐元每年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提並論。
值得注意的是,年長的美國人也比Danes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這都是心髒病的危險因素。
儘管美國的心力衰竭和心髒病發作的住院率較高,但在缺血性中風時的率低於丹麥。
吉斯拉森(Gislason)說,這可能是因為通常在門診診所中治療心臟問題不太嚴重的丹麥人,而在美國,住院閾值可能較低。
同時,克雷亞(Crea)表示,丹麥人可能更了解中風症狀,因此更有可能尋求醫療建議。
不參與新研究的Crea說:“這可能反映了一個更好的公共衛生系統。”
丹麥的系統可以說仍然存在缺陷。儘管與美國相關的住院差距比美國狹窄,但它們仍然存在。
該研究發現,總體而言,高收入丹麥人的心血管住院率為每10,000只13,而低收入同齡人的心血管住院率為18.8。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強調了“有針對性的公共衛生和政策努力,以改善兩國社會脆弱人群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