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嘗試過與不會說您語言的人溝通?當你們都變得越來越沮喪時,交換瘋狂的手勢和難以理解的言語?這通常看起來像是一種不可能的情況。
亞歷山大‧維克 (Aleksandra Ćwiek) 並不認為這個障礙是不可逾越的。
萊布尼茨普通語言學中心(ZAS)的博士研究員表示:“有些東西將我們作為人類聯繫在一起,這些東西深深地存在於我們的認知和本性之中。”
“我們可以用聲音展示形狀。”
Ćwiek 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研究語言和聲音象徵的像似性,並對視覺和聲音如何連結感興趣。
多年來,語言學家一直認為詞語和它們所附著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是任意的。例如,英語單字“dog”或法語單字“chien”與真正的狗之間沒有聯繫。
然而,像似性是一個研究我們所說的內容和我們所說的方式之間是否存在聯繫的領域。例如,當我們談論天空中的事物時,我們會使用高音調的聲音,或者當我們談論地下的事物時,我們會使用低音調的聲音。
其他例子包括表達運動的單字(如“swish”)、喚起模式的單字(如“zig zag”)或模仿聲音的擬聲詞(如“boom”)。
「這就是像徵性之美,我們可以模仿,」Ćwiek 說。
布巴/琪琪和跨文化聯繫
Bouba/Kiki 實驗起源於 1929 年,當時 Wolfgang Köhler 使用“maluma”和“takete”這兩個詞來檢查跨模態對應或感官之間的聯繫。科勒檢查了參與者是否將“maluma”與圓形聯繫起來,將“takete”與尖刺形狀聯繫起來。
此後,該方法不斷發展,這些詞彙已演變成「bouba」(與圓形相關)和「kiki」(與尖刺形狀相關)。
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實驗,包括喜馬拉雅山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不識字社區以及未識字的兒童。
Ćwiek 和她來自多個不同機構的同事設計了一項實驗,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實驗,希望能夠確定布巴/琪琪效應的跨文化性質。
「我們透過在不同語言中使用相同的方法將其提升到另一個水平,」她說。
總共有 900 人接受了 25 種語言的測驗。
“這是我們第一次透過相同的實驗研究多種語言,”Ćwiek 說。
多元文化研究參與者會看到圓形和尖刺的圖像,並隨機播放這兩個單字中的一個。然後,他們被要求將播放的單字分配給他們選擇的形式。
平均而言,超過 70% 的受測者證實了布巴/琪琪效應。 25 種語言中 17 種語言(包括日語、瑞典語、法語和祖魯語)的使用者有系統地驗證了這個效果。
然而,這種效果並未被證明具有普遍性,並且對中國人、羅馬尼亞人和土耳其人的測試失敗了。不過,Ćwiek 對此有個解釋。
「有一些語言機制……可以克服這種影響,」她說。
例如,在羅馬尼亞語中,有一個表示傷口的詞聽起來像“布巴”,與這種聲音相關的尖銳疼痛可能會消除與柔軟圓形形狀的聯繫。土耳其語中表示“可愛”的單字聽起來像“kiki”,與可愛的小東西(如嬰兒)的聯繫可能會挑戰該聲音與尖銳圖像的聯繫。同時,在中文中,「bouba」和「kiki」並不是本地音節,可能聽起來很奇怪。
“可能有些語言只是禁止某些結構,”Ćwiek 說。
Bouba/Kiki 對過去和未來意味著什麼?
但無論我們現在的語言傾向如何,實驗對語言的起源都有令人興奮的影響。
雖然 Ćwiek 不相信存在一種原始語言——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稱之為「母語」——但她確實相信感覺交叉可能表明語言是如何發展的。
「我覺得這些對應關係已經銘刻在我們身上,從一開始它們可能就幫助我們建構了文字。
「當我們不共享一種語言時,依賴相似性比依賴非常抽象的東西更容易。如果你收到了這個訊號,那麼你就更有可能重複它,並且它更有可能被創造為一個術語。
如今,形象性經常用於行銷。品牌將利用“bouba”在嘴裡的溫暖和“kiki”肺部氣流的中斷來創造與產品令人愉悅的名稱。
但總的來說,該實驗證明了人類的經驗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Ćwiek 認為,我們應該利用我們的聲音繪畫能力來嘗試跨文化界限。
「它在跨語言方面具有強大的力量。我們過度關注地理邊界;我們都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