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博物館審視二戰配給中誕生的創造力

七十年前,英國人民舉著英國國旗,帶著喜悅的微笑,湧入白金漢宮、中央廣場和特拉法加廣場,慶祝戰爭結束。

但隨著國家在戰後開始重建,困難還沒結束。

在衝突開始時首次提出,配給影響了日常生活,包括衣服

俗話說,需要是發明之母。

現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正在研究時尚是如何在 1940 年代英國嚴格的配給規則下生存甚至繁榮的,而且往往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例如,到 1941 年,政府決定對已經習慣食物配給的人們實行衣服配給。現在這意味著人們每年只能購買一件新衣服。它大大減少了人們購買新服裝的選擇,」策展人勞拉·克盧廷 (Laura Clouting) 說道。

政府支持的計劃,例如“湊合和修補”推出是為了鼓勵人們復興和修復破舊的衣服。

創造力也被運用在化妝品上——人們擔心對個人外表缺乏興趣可能是士氣低落的表現,因此鼓勵女性不要放鬆「標準」。連結、口袋和褶皺都受到限制,男裝上禁止翻邊。例如,珠寶等配件是用工廠的擋風玻璃塑膠碎片製成的。

「我認為你在戰時看到的是一種新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戰爭本身決定的,那就是配對、簡單的風格,非常整潔,看起來很整潔。當然,這款 1940 年代的經典造型至今仍經久不衰。

儘管倫敦民眾歡欣鼓舞,但勝利日並沒有結束敵對行動或苦難。

對日戰爭直到1945年8月才結束,衣服配給一直持續到1949年,食物配給持續到1954年。

“定量時尚”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展出至八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