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範圍內,去年有超過100家私人新創企業估值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所謂的「獨角獸」地位。該術語是指未在股票市場上市就達到如此估值的公司。
在這些新的獨角獸企業中,約有 20% 位於歐洲、中東和非洲 (EMEA) 地區,50% 位於北美,30% 位於亞太地區。
儘管歐洲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獨角獸配額,但該地區仍然落後於國際同行——即美國和中國。
聯合國人工智慧諮詢機構聯合主席卡姆·阿蒂加斯 (Carme Artigas) 在南方科技大學發表講話時表示:“我們必須記住,歐洲每年的初創企業數量與美國每年的初創企業數量完全相同。”馬德里商務峰會。
“問題是我們沒有找到解決方案來成長並成為歐洲獨角獸的初創企業。”
解決這一差距不僅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手段,也是擴大國際影響力的手段。那麼,歐洲該如何跟上呢?
實現歐洲野心的資本
截至本月初,PitchBook 的數據顯示,全球共有 1401 家活躍的獨角獸企業,其中 702 家在美國。
中國緊跟在美國之後,共誕生了291 家獨角獸企業,印度緊隨其後,共擁有65 家獨角獸企業。 25 家獨角獸企業。
當將此清單與創投水準進行比較時,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相似之處,強調了資金的重要性。
美國在 2024 年創投排名中名列前茅,向企業投資了 800 億美元(745 億歐元)。緊隨其後的是中國、英國和印度。
美國的成功取決於一系列因素,特別是其市場規模、創新中心的高度集中以及該國支持創業的悠久歷史。
在許多情況下,資金差距導致歐洲公司搬遷到大西洋彼岸。例如,瑞典音樂巨頭 Spotify 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波士頓顧問公司在評論去年的投資趨勢時表示,歐洲在新創企業的早期或種子資金方面正在趕上美國。
即便如此,它補充說,「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後期融資份額仍然存在顯著差距」。
“歐洲新創公司面臨的明顯挑戰是將其最近的早期成功轉化為涵蓋整個投資領域的強勁融資管道。”
除了創投和首次公開募股之外,天使投資者和政府支持計畫也有可能獲得更多資金。
吸引和培養人才
沒有熟練工人,歐洲的初創生態系統就無法蓬勃發展,儘管這方面的表現因行業而異。
根據《2023 年歐洲科技狀況報告》,歐洲是全球人才的淨受益者,即使考慮到前往其他地區的人,仍有超過 10,000 人加入科技業。
馬德里 IE 大學科技學院院長 Ikhlaq Sidhu 表示,對此的一種解釋是,許多歐洲國家「簡直就是居住的好地方」。
尤其是歐盟,該集團非常注重保障公民的生活品質。
西杜教授以人工智慧發展為例解釋道:“歐盟是保護主義國家,因為它力求避免盡可能多的重大干擾。”
他補充說,另一方面,歐洲的謹慎態度“也是阻礙其發展的因素”,特別是如果創新者陷入合規法律的困境。
該地區的人才庫同樣受到其教育機構的推動,其中許多機構與新創中心相連。
透過與學術中心合作,小型企業可以更接近熟練工人、研究設施和尖端技術。
破解跨境合作
儘管歐洲正在採取許多正確的措施來培養人才,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技能短缺。
歐盟委員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63%)的中小企業表示他們找不到所需的人才。
儘管存在政治爭議,但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移民。
如果允許技術人員在非洲大陸更自由地流動,企業就有更多的工人可供選擇。除此之外,新創簽證可以讓各國歡迎外國創辦人加入。
根據美國政策國家基金會的研究,約 55% 的美國獨角獸公司是由移民創辦的。近 80% 的企業創辦人是移民,或擔任關鍵領導職務的是移民。
儘管歐盟內部有自由流動的原則,專家們也建議,要讓這項權利成為現實,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例如,重新安置歐盟公民目前必須花時間應對分散的就業和退休金法規。如果系統能夠同質化並且設計得更好以接待外國人,這一過程就會得到促進。
監管分散也為企業家的跨國融資和企業規模擴張帶來了障礙。
目前,想要跨州擴張的美國企業家比想要在整個歐盟擴展業務的歐洲企業主面臨的困難要少。
發揮歐洲優勢
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提高競爭力,歐洲的新創引擎不僅需要人才和投資,還需要願景。
「歐洲國家犯的錯誤是,他們像羊群一樣遵循美國創投公司感興趣的策略,」卡姆·阿蒂加斯說。
“我們為何追隨到這種程度?”她問。 “所有流向這些企業的資金都沒有流向歐洲比其他國家更強大的領域。”
因此,她認為,在追求成功時,歐洲最好的選擇是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創新,而不是監視別人。
儘管歐洲的多樣性可能是一個障礙,但它也有助於創造充滿活力和獨特的創業文化。
本文基於馬德里南峰會的圓桌討論,該活動由 IE 大學共同舉辦。對話由 Ikhlaq Sidhu 教授主持,他是歐洲崛起,一個旨在支持歐洲新創生態系統的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