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歐洲需要重振採礦業的原因

由於多種因素,歐洲採礦業幾十年來一直在衰退:上世紀初,歐洲約佔全球採礦產量的40%。現在,這一比例已降至 3%。

中國在電池和稀土礦生產和供應鏈中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一直對歐洲構成持續威脅,因為它為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使歐洲大陸乃至世界其他地區嚴重依賴中國。和礦物。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促使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實施一系列制裁,這讓政策制定者意識到歐盟在能源方面對莫斯科的依賴程度,並促使他們爭先恐後地尋找更多元化的供應商。

因此,歐盟委員會現在希望避免鋰和其他稀土礦物出現類似情況,這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因此,重振歐洲採礦業現在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2022 年國情咨文演講中宣布《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時所說:「本屆議會從未在歐洲土地上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就我們的聯盟狀況進行辯論。

「鋰和稀土很快就會比石油和天然氣更重要。到 2030 年,光是我們對稀土的需求就會增加五倍,」她說。 “我們必須避免再次變得依賴,就像我們對石油和天然氣所做的那樣。”

《關鍵原物料法案》針對的是歐盟因其供應風險和經濟重要性而將其列為關鍵的 30 種原料。

為什麼歐洲採礦業這些年一直在衰退?

過去幾十年來,歐洲採礦業大幅下滑,主要是由於煤炭開採量的減少,特別是當歐洲大陸開始轉向更永續的能源時。波蘭、德國、烏克蘭和捷克共和國歷來都是歐洲煤炭生產量最高的國家。

然而,自2012年以來,歐盟的煤炭發電量下降了約三分之一,導致一些不再需要的發電廠和煤礦關閉。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2022 年歐盟硬煤產量約為 5,500 萬噸,與 1990 年的水準相比下降了 80%。

隨著綠色轉型的推進,更多歐盟投資也轉向綠色計畫和基礎設施,如風力發電機、太陽能板等。另一方面,政府和私人企業的化石燃料投資大幅減少。

COVID-19大流行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也引發了歐洲日益惡化的能源危機。它導致多家冶煉廠關閉,對鋁和鋼鐵等能源密集型金屬產生負面影響。反過來,這也導致歐洲鋁土礦開採和氧化鋁生產減少。

根據國際鋁業協會統計,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2023年氧化鋁產量約650萬噸,較2022年的822萬噸下降約20.92%。

此外,歐洲在採礦許可證和批准方面存在相當大的繁文縟節: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獲得採礦許可證。

這比中國等國家要長幾倍,也可能阻礙礦業公司遷往歐洲或增加對歐洲大陸礦業部門的投資。

此外,歐洲有非常嚴格的環境和保護法,當地人對新礦場或現有礦場的擴建提出強烈抗議。由於一些重要的金屬和礦藏也恰好位於保護區或生態敏感地區附近,因此政府在開發新礦場時必須謹慎行事。

自從近年來歐洲決定將 2030 年淨零排放目標保持在首要地位以來,這一點變得更加困難:證明批准新礦或繼續支持現有礦場的合理性變得越來越棘手。

根據Politico 報道,非政府組織PowerShift 原料部門負責人 Michael Reckordt 表示:「特別是考慮到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率很高,優先事項不能簡單地是:更多採礦,更多採礦。

歐洲如何促進採礦業發展?

《關鍵原料法》是歐洲過去幾年針對國內採礦和稀土礦物生產推出的最具決定性的立法之一。

從本質上講,它尋求顯著減少繁文縟節並增加創新和替代材料的探索。

這主要包括更清晰、更穩定的回收和採礦專案框架,以及更快速、更直接的授權管道。經濟誘因和對中小企業(SME)的更多支持也可能會宣布。

該法案設定了雄心勃勃的回收目標,旨在從一開始就減少浪費。透過這樣做,它希望減少對新礦山的需求。

其中一個回收項目是歐盟資助的 Susmagpro 項目,該項目於去年啟動,重點回收主要用於風力渦輪機、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馬達的稀土磁鐵。

歐盟委員會表示,該計畫的目的「是在歐盟開發稀土磁體的回收供應鏈,並在一系列應用領域內進行試點示範這些新材料。歐盟進口了更多的稀土磁體-硼磁鐵比它製造的還要多。

此外,非洲大陸將努力與第三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不僅可以為歐洲採礦業帶來大量外國投資,還可以增加知識共享並吸引高素質和熟練的外國勞動力。

「這項立法是歐洲安全和可持續原材料供應的產業政策藍圖,」歐洲議會議員尼古拉·比爾 (Nicola Beer) 談到該法案時表示。

她說:「透過有針對性的經濟激勵措施,我們正在為私人投資者創造項目規劃的確定性——透過公司的單點聯繫以及快速而簡單的授權程序,並為國家當局提供明確的最後期限。 “這將促進歐洲的採礦、加工和回收。”

更永續的採礦政策也可能出台,特別是由於塞爾維亞、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等國的抗議活動。

根據 Politico 報道,關於採礦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特拉華大學地理學助理教授朱莉婭·克林格 (Julia Klinger) 表示:“我認為我們必須更加正視其長期影響。”

她說:“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採取適當的措施,那麼歐洲通過供應自己的關鍵原材料而成為氣候中和大陸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然而,為了實現其氣候目標並減少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的依賴,歐洲可能需要加強採礦力度,以利用自己的稀土礦儲量。

依賴外國金屬和礦產供應的危險

1987年,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事實證明,這項說法相當貼切,中國目前是全球稀土礦產量的領導者,約佔全球產量的60%。

法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史蒂芬·布爾格表示:「目前,如果我們要在歐盟生產稀土,它們將必須經過中國(或至少是亞洲),進行一些轉變為磁鐵的步驟。」調查歐洲。

他說:“歐盟將稀土氧化物轉化為稀土金屬的工廠為零,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即使此類項目正在進行中。” “如果我今天將 10,000 噸氧化釹傾倒在你的花園裡,你將不知道如何處理它。”

歐洲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日益增加,使歐洲大陸面臨價格波動、供應堵塞、競爭力喪失等重大風險。

此外,中國還可以利用其在稀土礦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作為地緣政治談判或報復的工具。其中一個例子是2010年,由於漁業糾紛,中國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礦物約兩個月。

由於多種原因,歐盟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在過去幾個月也慢慢加劇。其中包括中國繼續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以及對台灣的侵略。

此外,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到非洲大陸的調查,以及對數據透明度和市場准入的擔憂,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如果這種情況惡化,歐洲今後從中國取得稀土礦產可能會更加困難。因此,現在可能是增加國內供應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