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新創公司 Elv.ai 彙編的數據顯示,週三針對斯洛伐克總理羅伯特·菲科的謀殺案在網路上引發了強烈的仇恨和有毒評論浪潮。
該組織發現,在暗殺當天,仇恨言論——其中可能包括粗俗語言、仇恨言論、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威脅以及為襲擊辯護的理由——與他們的整個監控資料庫相比增加了 60%。
此前,網路評論的惡意程度在3月和4月斯洛伐克總統選舉期間達到最高,Elv.ai記錄了13.62%的網路討論中有仇恨言論。
相較之下,刺殺事件後的毒性水準為21.62%。
Elv.ai 的 Jakub Šuster 告訴歐洲新聞:「此類事件往往會成為潛在緊張局勢和不滿情緒在網路上浮現的催化劑。對引人注目的事件的情緒反應往往會引發強烈反應,導致個人在網路上表達他們的憤怒或恐懼。
他補充說:“社交媒體平台可以透過回音室放大仇恨言論,用戶主要接觸到強化自己觀點的觀點,這些觀點往往會激進化他們的觀點。”
襲擊發生後,斯洛伐克內政部敦促其官方 Facebook 頁面之一的用戶不要分享有關此次襲擊的不當或粗俗內容。它還要求專業媒體關閉評論部分並審核有關該主題的社交媒體貼文。
襲擊發生後,內政部長馬圖什·蘇塔傑-埃斯托克還要求記者和政界人士不要在社群媒體上傳播敵對言論。
與此同時,斯洛伐克總統祖扎納·查普托瓦週三在 X 上發帖表示,“我們在整個社會目睹的仇恨言論和充滿仇恨的言論會導致仇恨行為。”
網路毒性的後果
「網路仇恨言論極大地加劇了斯洛伐克社會內部的分歧。仇恨言論的擴散可能會產生多種深遠的影響。持續的仇恨言論會加劇社會分歧,使社區更難進行建設性對話,」蘇斯特爾解釋道。
「反覆接觸仇恨言論可以使個人對極端觀點麻木不仁,從而逐漸使此類言論正常化。」
2023 年,歐洲羅姆人權利中心代表羅姆人社區成員對斯洛伐克的個人提出了六起刑事投訴,這些人稱這些人在網路上發布了反羅姆人的仇恨言論。
人權論壇志工協調員兼律師戴安娜‧雷皮什恰科娃(Diana Repiščáková) 表示:「有些言論令人憤慨;另一些則更為嚴重,旨在消滅羅姆人。在某些情況下,仇恨者可能犯下了犯罪行為。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將仇恨的網路評論與它們推動人們進一步走向極端政治立場、信念和世界觀的能力聯繫起來。
2018 年,聯合國報告稱,社群媒體,尤其是 Facebook,在 2017 年緬甸若開邦羅興亞人種族滅絕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肯亞,肯亞高等法院提起了一項價值 16 億美元(14.7 億歐元)的訴訟,指控 Facebook 的母公司 Meta 放大 Facebook 上與埃塞俄比亞 2020-2022 年提格雷衝突有關的仇恨言論和暴力行為。
歐盟基本權利機構(FRA) 於2023 年宣布,歐洲各地的網路仇恨言論有所抬頭,儘管歐盟實施了旨在強制實施數位服務法的《數位服務法》,但歐盟在監管這一問題方面還做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