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無宗教信仰者」:整個歐洲範圍內不斷增加的幾乎沒有宗教信仰的群體

他們被稱為“無”,而且數量每天都在增加。

這個術語指的是那些越來越拒絕有組織宗教的人,即使在信仰通常是其身分核心的國家也是如此。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西北歐——例如法國和英國——多年來一直以其普遍的世俗主義而聞名。

但現在,即使在義大利這個天主教的長期發源地,情況也在改變。

梵蒂岡城是教皇和許多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宗教人物的所在地,位於首都羅馬的中心。

因此,毫不奇怪,大多數人至少保留了與教會名義上的聯繫,參與了許多不同的傳統,但越來越少遵守教義或實踐。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調查結果,78%的義大利人仍然自稱信仰天主教。

到目前為止,還是那麼可信。

但再深入一點,你會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面。

義大利統計機構 ISTAT 表示,只有 19% 的人至少每週參加一次禮拜,而 31% 的人根本不參加。

專家表示,新冠肺炎 (COVID-19) 大流行顯著加速了義大利與天主教的脫離,這種脫離至少在一代人之前就開始了。

對於教會內部的人來說,這種趨勢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

「『我沒有時間,我不喜歡』——沒有真正的理由。這就是可怕的地方”,中部山村伊索拉的教區牧師喬瓦尼·曼多齊 (Giovanni Mandozzi) 告訴美聯社。

儘管他試圖說服教區居民恢復服務,但「我告訴他們,『我會在 40 分鐘內做彌撒,你可以把意大利麵醬留在爐子上,它甚至不會粘在鍋底上』」 - 出席率創歷史新低。

自 2009 年以來,阿布魯佐地區發生的兩次地震對伊索拉的教堂造成了嚴重破壞,曼多齊被迫在一家前肉店傳教。

在店裡,他對由不到兩打當地退休金領取者組成的彌撒會眾說,「十字符號並不是一個快速拍蒼蠅的手勢」。

對於習慣了擁擠的教堂的老年觀眾來說,這種景像是完全陌生的。

不過,隔壁的氣氛可以用「熱鬧」來形容。場地?酒吧-擠滿了年輕的家庭。

「一切都變了,」酒吧老闆娜塔莎·迪·斯蒂法諾 (Natascia Di Stefano) 告訴美聯社。

「週日過去是和家人一起去教堂。現在年輕人甚至不想聽它,就像一個毫無用處的古老事物一樣”,兩個青少年的母親補充道。

在附近的另一家酒吧(有點諷刺的是,它正對著一座中世紀教堂),一群 20 多歲的朋友正在喝一杯。

他們解釋說,他們從小就參加彌撒和教義問答——只是在得到確認後,他們與教會的關係突然停止了。

堅振傳統上是天主教信仰者的核心實踐,是承諾透過聖靈的恩賜來見證他們的信仰。

然而今天,這只不過是最後的儀式,人們覺得按照家庭傳統有義務參加。

24 歲的學生阿戈斯蒂諾·塔圖利 (Agostino Tatulli) 告訴美聯社,“這本來會成為一種例行公事”,並補充道。 「我想說我是有靈性的。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

造成這種日益缺乏信仰的原因有很多,但倫敦大學學院宗教社會學研究員納迪亞·貝德爾博士告訴我們歐洲新聞報研究表明,宗教參與度的下降往往會導致未來某個地方缺乏歸屬感和約會,部分原因是「維持定期宗教行為(例如參加教會活動)所需的努力程度」。

貝德爾補充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過程會加速,因為人們脫離了他們長大的宗教,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在沒有宗教的情況下長大。”

然而,精神和傳統似乎仍然是當今許多義大利年輕人信仰的核心。

聖徒日和牧師的祝福尤其重要——即使有組織的宗教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吸引力越來越小。

數百名騎自行車的人每年都會去教會接受祝福,成千上萬的青少年也在早春期末考前接受「筆的祝福」。

對許多人來說,天主教仍然是另一個人生儀式的核心部分——婚禮。

大約 60% 的義大利人仍然選擇首次結婚。

據稱,天主教葬禮仍然受到 70% 的意大利人的青睞,儘管一些殯葬承辦人選擇在其場所建造「中立」守靈室,以吸引那些不願在生命結束時專注於上帝的人。

雖然平信徒從搖籃到墳墓仍然堅持天主教的某些方面,但教會領袖也有需要克服的後勤障礙。

他們已經在與職業大幅減少作鬥爭,這使得許多人幾乎沒有時間在他們照顧的多個村莊慶祝彌撒。

更廣闊的歐洲圖景

毫不奇怪,歐洲這樣一個多元化、幅員遼闊的大陸,其 45 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巨大差異。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 2018 年的最新研究顯示,中歐和東歐人往往比西歐人更有可能「高度虔誠」。

為了獲得「高度宗教信仰」的資格,受訪者必須在以下標準中至少勾選兩個方塊:至少每月參加宗教儀式,至少每天祈禱,絕對相信上帝或說宗教對他們非常重要。

例如,在希臘,大約一半的成年人屬於這一類別,而在丹麥、瑞典和英國等國家,這一數字降至僅為十分之一。

不過,這項統計數據並不代表所有西歐國家的宗教信仰程度都較低,而且並非所有中歐和東歐國家都處於該指數的較高端。

例如,葡萄牙約 37% 的成年人屬於高度宗教信仰的人群。在非洲大陸的另一邊,包括捷克共和國和愛沙尼亞在內的國家的宗教信仰程度與丹麥相似,明顯低於大多數其他中歐和東歐國家。

如果這些統計數據追隨義大利的趨勢,它們很可能會發生變化,而且變化很快。

世界經濟論壇也在 2018 年進行的研究發現,調查時年齡在 16 至 29 歲之間的年輕人的宗教信仰程度遠低於年長的同胞。

該民調發現,捷克共和國的年輕人是全歐洲宗教信仰最少的。

大約91% 的16 至29 歲年輕人表示他們沒有宗教信仰,其次是愛沙尼亞的年輕人(80%)、瑞典(75%) 和英國,其中70% 的年輕人沒有宗教信仰,只有7% 的人自稱英國聖公會。

在論壇研究的 22 個國家中的 12 個國家中,超過一半的年輕人聲稱不認同任何特定宗教或教派。

在許多中歐和東歐國家,這種趨勢非常相反,部分原因是鐵幕的倒塌。

蘇聯解體三十多年後,皮尤研究中心發現,在許多共產主義政權曾經壓制宗教崇拜並宣揚無神論的國家,宗教已重新成為個人和民族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宗教和民族認同常常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在俄羅斯聯邦和波蘭等前共產主義國家,許多人表示,成為東正教或天主教徒對於成為「真正的俄羅斯人」或「真正的波蘭人」很重要。

有趣的是,中歐和東歐的天主教並沒有達到東正教的高漲程度。

這似乎是由於波蘭和匈牙利等國家的大部分人口在共產主義時代保留了天主教身份,因此在蘇聯解體時留下的宗教真空較少。

對於這種趨勢可能有一個相對簡單的解釋。

「似乎對宗教衰落與現代性之間聯繫的更普遍的解釋,例如轉向世俗、理性的思維方式、個性化以及更加強調自我實現價值觀,特別是在公民普遍感到安全和有保障的社會中,在遭受衝突、動亂和經濟不穩定的國家中情況較少,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會發生世俗化”,納迪亞·貝德爾博士告訴我們歐洲新聞。

無論某個國家的衝突狀況如何,或者一個人選擇的教派如何,看看這些宗教信仰較多的國家何時(而不是是否)效仿意大利的做法將會很有趣。

來自羅馬北部泰拉莫市的皮埃特羅·迪·巴托洛梅奧對義大利和更廣闊的大陸日益世俗化感到擔憂,他說神父和常去教堂的人數下降確實令人擔憂。

他也證明質疑有組織的宗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十幾歲的時候,他因為家人的堅定信仰而受到欺凌,以至於他開始將「上帝視為失敗者」。

現年 45 歲的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他經營著一個青少年聖經小組,試圖讓他們在堅信信仰的關鍵時刻保持與信仰的聯繫。

他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強調,教會必須加強傳福音的實踐,否則將面臨無關緊要的風險。

“老太太們遲早會去找造物主,循環就到此為止”,迪·巴托洛梅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