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 1 月 1 日,時任愛爾蘭總理傑克·林奇簽署愛爾蘭與英國和丹麥一起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儘管起步艱難,但愛爾蘭已從貧窮國家成為世界上人均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這主要歸功於歐盟成員國身分。
前愛爾蘭總理兼歐盟駐美國大使約翰·布魯頓在接受《歐洲新聞》採訪時表示:「加入歐盟使愛爾蘭擺脫了近鄰英國的陰影,使我們不僅在政治上獨立,而且在經濟上獨立。歐盟法規幫助我們的經濟現代化。歐盟資金對於愛爾蘭基礎設施、交通和其他領域的升級至關重要。
自1973年以來...
- 愛爾蘭商品的價值已從 35 億(愛爾蘭)英鎊躍升至 1,200 億歐元。
- 人口從 290 萬增加到 500 萬多一點。
- 目前高等教育的參與率為 63%,而經合組織的平均為 59%。
- 2013年,愛爾蘭從歐盟資金接受國轉變為淨捐助國。
愛爾蘭於 1961 年首次申請加入歐盟,並於 1967 年再次申請加入歐盟。
1972年舉行全民公投,絕大多數愛爾蘭人民支持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動議。投票率高達 70.3%,五分之四(選民的 83.09%)投了贊成票。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歐盟
儘管該國感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並非愛爾蘭生活的所有階層都歡迎會員資格。
過去 50 年來,農業食品產業的參與度不斷下降,這讓愛爾蘭漁業部門的人士深感厭惡。
愛爾蘭曾經盛產鱈魚和鮭魚等魚類,但現在卻經歷了海外拖網漁船的過度捕撈。
愛爾蘭議會獨立議員托馬斯·普林格爾 (Thomas Pringle) 表示:“我相信,我們給予歐盟的貢獻遠多於我們收到的。”
「我來自基利貝格斯,這是愛爾蘭最大的漁港,自從我們加入歐盟以來,我們在捕魚權和漁業資源方面給予了歐盟,這讓我們從歐盟收到的農業付款或結構性基金或其他方面的任何東西都相形見絀。
現代愛爾蘭
從 1980 年代的慘淡衰退到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的凱爾特老虎繁榮,愛爾蘭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從依賴農業的經濟發展成為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科技跨國公司的所在地。
該國至今仍面臨挑戰——面對與英國恢復談判的問題北愛爾蘭議定書、無家可歸人數上升、住房危機、維持與北愛爾蘭的和平。
愛爾蘭的成功提醒所有希望加入歐盟的國家,如果它們的申請成功並且明智地使用布魯塞爾的資金,它們也可以在未來幾年和幾十年內享受類似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