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民主的心臟
衝擊國會大廈將動搖許多人視為民主堡壘的核心。當美國國會開會批准喬·拜登為總統時,數千名支持川普的支持者蜂擁而至。即將卸任的總統涉嫌選民欺詐。 1 月 6 日發生的暴力事件導致 5 人死亡。聯邦調查局對這起襲擊事件的調查後來導致數百人被捕。
在整個國家仍處於震驚之際,喬·拜登宣誓就職。他宣誓就任美國第 46 任總統,卡馬拉·哈里斯也成為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但由於疫情和對再次襲擊的擔憂,儀式受到了玷污——拜登懇求團結。
透過行政命令,拜登在上任的頭100天內履行了近三分之一的選舉承諾,但總統雄心勃勃的支出計劃很快就會導致他在民主黨多數派中的分裂。
“美國回來了”
六月,他首次正式出訪歐洲,並在歐洲巡迴演出中強調了這個訊息:「美國回來了」。
在康沃爾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上,他試圖彌合川普時代對跨大西洋關係造成的損害,幾天後在北約峰會上他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他在峰會上將中國描述為軍事聯盟面臨的新的巨大挑戰。
同周,拜登在瑞士與總統普丁舉行了會談。就在這次峰會召開幾週前,他將俄羅斯領導人稱為“殺手”,引發了與克里姆林宮的外交爭端。次會議是「建設性的」。
法國之怒
然而,到了九月,拜登已經激怒了一個重要盟友。澳洲、英國和美國之間頗具爭議的奧庫斯協議——可以說是為了遏制中國——在坎培拉決定取消價值數十億歐元的購買法國潛艇的交易,轉而選擇美軍後,導致了與巴黎的全面外交危機。拜登在羅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向法國總統馬克宏道歉,並承認華盛頓處理此事的方式很笨拙。
同時,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 26 屆締約方會議上,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美國和中國都同意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緊急情況。這是一個模糊的協議,令許多人感到失望。幾天后,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長時間的視訊會議。但除了好話之外,兩人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尤其是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