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弗朗索瓦·莫里/美聯社版權所有 2021。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弗朗索瓦·莫里/美聯社版權所有 2021。版權所有。
經過歐洲新聞報和美聯社
發表於
分享這篇文章
複製/貼上下面的文章影片嵌入連結:已複製
從 2023 年起,跨國公司將必須在其經營所在國納稅,而不僅僅是其總部所在地。
130 多個國家已同意實施 15% 的最低企業稅,以迫使大型跨國公司在其經營所在國(而不僅僅是其總部所在國)納稅。
這項旨在阻止跨國公司在低稅率國家藏匿利潤的協議是在七國集團國家六月支持該稅收後於週五宣布的。
這是在多年的分歧之後出現的。
參與該協議的136個國家代表了全球經濟的90%。
總部位於巴黎的合作與經濟發展組織 (OECD) 主持了促成該協議的談判,預計最低稅收將使各國政府每年額外收入 1,290 億歐元。
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表示:「這項協議為21 世紀真正的稅收革命開闢了道路。這是一場稅收革命,因為我們不會走回頭路。這是一場稅收革命,因為它在稅收方面創造了更多正義。” 最後,數字巨頭將在其獲利的國家(包括法國)繳納應得的稅款。”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協議“代表了經濟外交的千載難逢的成就”,並將結束各國以較低稅率相互競價的“逐底競爭”。
她說:“美國現在不再比拼我們提供低企業利率的能力,而是比拼我們工人的技能和我們的創新能力,這是一場我們能夠獲勝的競賽。”
谷歌和亞馬遜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支持經合組織的談判。原因之一是,各國將同意撤回對其徵收的個人數位服務稅,以換取根據全球計劃對其部分收入徵稅的權利。
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將只處理一種國際稅收制度,而不是根據國家處理多種不同的稅收制度。
然而,國際樂施會表示,這項新協議是對公平的嘲弄,因為在增加了十年寬限期後,該協議「實際上沒有任何效力」。
報告稱,發展中國家比經合組織國家更依賴企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