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 The Prodigy 的 Keith Flint 願意在安全流行的時代冒危險 ǀ 查看

基斯·弗林特英國電子樂團 The Prodigy 的主唱週一早些時候,他被發現死在埃塞克斯郡的家中,樂隊成員證實他是自殺。他49歲了。

神童發表聲明在社群媒體上確認這一消息:「我們懷著最深切的震驚和悲傷確認我們的兄弟和最好的朋友基斯·弗林特的去世。真正的先驅者、創新者和傳奇人物。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弗林特是一位獨特而富有魅力的表演者,從許多方面來說,他都是《神童》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

這一遺產幾乎可以追溯到該集團成立之初。該團體的創立者是富有遠見的製片人利亞姆·豪利特1990年,它首次聲名鵲起歌曲《查理》1991 年的熱門歌曲催生了無數模仿者。但由於沒有明顯的主唱,豪利特從家鄉埃塞克斯邀請了幾個朋友,基本上是在現場表演中跳舞並表現出威脅性。然而,在這群人中,弗林特很快就成為「神童」這個名字的代名詞,他留著尖尖的、半剃的髮型和殘忍的妝容。

豪利特不是主唱——就像製片人布萊恩·伊諾那樣,一個有計劃但最終沒有出現在舞台上的人——但弗林特肯定是。他狂躁、充滿威脅、近乎卡通化的公眾形象為豪利特帶來了神童喧鬧的現場表演所缺乏的所有魅力。正如弗林特曾經說過的令人難忘的一句話:他用自己的身體「喊叫」。

就像20 世紀50 年代的貓王、小理查德和查克·貝裡,1960 年代的滾石樂隊,甚至1970 年代的KISS 一樣,弗林特以1990 年代備受爭議的狂歡和狂喜文化的化身讓中產階級父母感到恐懼。弗林特本人也陶醉在這種關注中,像籠中動物一樣在舞台上徘徊,並接受當時最重要的英國音樂媒體的有爭議的採訪。他的歌詞也發洩了他對局外人的憤怒,再加上 Howlett 開創性的音樂,以一種與同時代的 Chemical Brothers 和 Fatboy Slim 等截然不同的方式為 90 年代末的舞蹈文化配樂。

儘管神童的“被拋棄的一代的音樂”1994 年,在英倫流行樂熱潮中,它融合了硬核、嘻哈和龐克,在英國排名第一,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這是 1996 年的歌曲“肥沃的土地”The Prodigy 的電子龐克專輯中的三首歌曲由弗林特演唱,真正將它們推向了主流。

「Firestarter」——這位神童的第一首單曲,憑藉弗林特約翰尼·羅頓般的嘲諷嗓音——風靡全球。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美國排行榜,在以前類似的英國電子音樂難以進入的市場中一舉成名。這項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弗林特在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中的主演。

在弗林特和聯合主唱馬克西姆的幫助下,The Prodigy 成為了一場全球性的現場演出,在世界各地最大的舞台上演出。他們加入 Oasis 的主要原因是1996 年在 Knebworth 舉辦的大型演出並成為著名的 Lollapalooza 音樂節的主角。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電子樂隊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標題,1997 年

在全球範圍內對狂歡節死亡和服藥過量感到恐慌之際,單曲《Breathe》和備受爭議的《Smack My Bitch Up》使弗林特成為以前地下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為後續歌曲“Baby’s Got A Temper”創作的歌詞涉及藥物Rohypnol,這提高了賭注。但隨之而來的爭議只會讓《神童》的需求更大。

在樂團的下一張專輯中,“永遠寡不敵眾,從未落後”豪利特選擇改變藝術方向,並讓弗林特靠邊站。專輯失敗了。致該團體的廣大觀眾,Keith Flint曾是神童。

與此同時,弗林特以他的姓氏發行了一首龐克單曲,組成了聰明的大腦 Fryin' 樂隊並與 Marilyn Manson 合作,但他在 2000 年代末重返 The Prodigy。儘管樂團再也沒有登上排行榜,但他們仍然在現場吸引了全世界大批粉絲,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弗林特惡魔般的舞台表現。

弗林特也從未失去對挑釁性的品味,在 2015 年的一次採訪中表達了他對現代音樂現狀的沮喪。 「我們既危險又令人興奮,」他告訴衛報。 「但現在沒有人願意造成危險。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被迫接受商業通用記錄,這些記錄非常安全、安全、安全。

可悲的是,雖然弗林特是一個獨特的人物,也是一個不太可能的明星,但他一生都在與惡魔作鬥爭。他小時候被診斷出患有閱讀障礙,15歲就輟學了,在加入 The Prodigy 之前打零工。他經歷了處方止痛藥的毒癮,但後來變得清醒了直言不諱地講述了他與藥物的鬥爭。

儘管利亞姆·豪萊特擁有作為製片人的天賦和遠見,但他在基思·弗林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繆斯和廣泛吸引力的門票。我們在 49 歲的年紀就失去了他,這是一場難以形容的悲劇。

「我不敢相信我會這麼說,但我們的兄弟基斯在周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豪利特在 Instagram 上寫道,呼應了全世界樂迷的心聲。 “我感到震驚、憤怒、困惑和心碎。”

傑夫·斯萊特是一位駐紐約市的歌曲作者和記者。他的文章發表在《紐約客》、《時尚先生》、《華爾街日報》和《滾石》等雜誌上

本文首發於NBC 新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