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由於人類活動,野生動物數量在 40 年內下降了 60%

世界自然基金會週二警告稱,由於人類活動將“我們的星球推向崩潰的邊緣”,自 1970 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已減少 60%。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的《生命星球》報告,從1970 年到2014 年(有數據的最近一年)期間,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數量平均下降了60% 。

該保育非政府組織估計,目前的物種滅絕速度比地球歷史上的標準滅絕速度高出 1,000 倍。

倫敦動物學會對 4,000 多個物種的 16,704 個族群進行了科學調查,發現熱帶地區的數量下降尤其明顯,南美洲和中美洲自 1970 年以來急劇下降了 89%。

過去 40 年來,淡水物種數量也受到嚴重影響,下降了 83%。

與此同時,淺水珊瑚在過去 30 年裡減少了一半,亞馬遜河的五分之一在短短 50 年裡消失了。

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人類活動是這場野生動物危機的核心,過度消費導致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或退化,加劇氣候變遷。

例如,該報告強調,目前地球上只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基本上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並警告說,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比例將驟降至十分之一。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馬可·蘭伯特尼表示:“未來幾年,我們需要緊急過渡到淨碳中和社會,透過綠色金融以及轉向清潔能源和環保食品生產來製止和扭轉自然損失。”報告中。

「此外,我們必須保護和恢復足夠的土地和海洋處於自然狀態,以維持所有生命,」他還說。

該組織呼籲世界領導人達成“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國際協議”,以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並強調世界面臨“迅速關閉的行動窗口,在我們邁入2020年之際,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機會」。

「此時世界將透過永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和《生物多樣性公約》檢視永續發展的進展。

蘭貝爾蒂尼敦促說:“此時此刻,世界應該像我們在巴黎所做的那樣,接受一項關於自然和人類的新的全球協議,並真正展示我們為人類和地球選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