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簡稱 CERN)正在慶祝成立 70 週年。
從萬維網到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七年來見證了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性創新。
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執行新實驗其目的是在標準模型中找出漏洞——打破傳統理解以推動科學前進——並解釋一長串揮之不去的科學未知數。
「CERN 是世界上最大的物理學基礎研究實驗室,成立於 70 年前,即 1954 年,二戰剛結束,」CERN 發言人 Arnaud Marsollier 表示。
「將歐洲所有國家聚集在一起,重建歐洲的物理學格局,並突破基礎物理學領域的知識界限,這意味著我們關注的是了解自然的最小磚塊以及它如何影響自然的方式宇宙正在運轉, 」馬索利爾補充道。
2012年,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證實了亞原子希格斯玻色子(一種無窮小的粒子),有助於完成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今年稍早去世,享年 94 歲的希格斯因其工作而獲得 201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比利時的弗朗索瓦·恩格勒特也獨立提出了同樣的理論。
希格斯玻色子是在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幫助下發現的。
「它讓你一睹宇宙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結構。這就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真正意義所在,就是尋找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結構的方法,以更精確和更聰明的方式來觀察同樣,」曾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工作的利物浦大學物理學教授塔拉‧希爾斯說。
大型強子對撞機為磁鐵網路提供動力,使粒子加速通過日內瓦及其周圍 27 公里的地下環路,並將它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在一起。
CERN 表示,在小規模且受控的環境下,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的碰撞產生的溫度比太陽核心高 10 萬倍以上。
CERN 也是英國科學家構思萬維網的地方提姆·伯納斯·李35年前。
伯納斯李最初是在尋找一種幫助大學和研究機構分享資訊的方法。
1993 年,網路背後的軟體被納入公共領域。
馬索利爾說:“改變世界的主要因素是萬維網,它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明的,實際上是將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聯繫在一起。”
未來的使命
如今,來自 110 個國家的 7,000 多名科學家為 CERN 工作,並不斷突破從醫學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界限。
他們正在尋求解開暗能量之謎,暗能量約佔宇宙的68%,在加速其膨脹方面發揮著作用,並測試有關暗物質的假設,暗物質的存在只是推斷出來的,而且它的重量似乎幾乎超過了可見物質。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有兩個大型計畫即將實施。第一個是高光度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旨在從 2029 年開始增加碰撞次數,尋找新發現的潛力。
所謂未來圓形對撞機 (FCC)預計耗資約160億歐元,計畫於2040年開始營運。
CERN 旨在促進和平與人類事業的科學進步。其章程規定,該組織「不關心軍事需求的工作」。
2022 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理事會在烏克蘭入侵後投票決定暫停與俄羅斯機構的關係。有些人擔心該中心的研究應用可能會進入莫斯科的戰爭機器。
11 月 30 日,CERN 將正式排除俄羅斯,從而剝奪了 CERN 為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提供的約 4,000 萬瑞士法郎(4,270 萬歐元)的俄羅斯資助。
它約佔其實驗預算的 4.5%,現在必須由其他 CERN 參與者承擔。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