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打破了現狀。
它改變了數百萬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生活,引發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將芬蘭和瑞典推向北約,並導致能源和食品費用飛漲——這個例子不勝枚舉。
然而,一項明顯的變革是技術性的。
烏克蘭的戰鬥推動了國防工業的創新,西方國家在武器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新的變化影響了無人機戰爭,無人機成為莫斯科和基輔戰役的關鍵工具。
根據財富商業洞察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稱,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133 億歐元增長到 2030 年的 334 億歐元。
根據美聯社週一報道,隨著艱苦的反攻持續進行,基輔本身希望花費約 10 億歐元來升級其無人機作戰能力。
「我們正在開發一種真正敏捷的新技術,」Rauno Lember 首席營運長說道馬杜克技術公司,在愛沙尼亞國防部門專家的小組討論中。
被稱為“壞無人機殺手”,他的公司開發了“Marduk Shark”,這是一種移動系統,可以在 5 公里之外探測、追蹤和摧毀無人機。
早在2016 年,當Marduk(以獵龍的巴比倫神靈命名的愛沙尼亞新創公司)開始開創性地開發能夠檢測不依靠無線電訊號操作的無人機的「電光」設備時,「每個人都在嘲笑我們”,Lember 說,因為這種技術還不存在。
但自那以後,無人機變得無線電靜默,並獲得了足夠的腦力來自主行動,這使得馬杜克的技術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
儘管他無法提供具體細節,但這位愛沙尼亞企業家在接受 Euronews Next 採訪時表示,Marduk 系統已部署在烏克蘭。
該國數位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德羅夫 (Mykhailo Federov) 告訴美聯社,基輔致力於打造一支最先進的“無人機大軍”,其價值將在今年年底顯現出來。
倫伯表示,儘管取得了進步,但如何在戰場上使用此類技術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真正好的無人機解決方案。當公司說他們擁有完整的 100% 對抗解決方案時,他們是在撒謊」。
他告訴歐洲新聞台:「公司可以偵測到數公里外的無人機,但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擊落它們。」他指出,反無人機飛彈的成本與無人機本身的成本存在巨大差異。
“我們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必須應對我們所看到的威脅。”
目前的另一項新技術是無人駕駛地面車輛,又稱為機器人。
從2013年開始,米爾雷姆機器人公司已開發15個機器人系統,部署在全球16個國家,包括烏克蘭和幾個北約成員國。
其敏捷、低噪音的「TheMis UGV」是一種遙控機器人,可以武器化或用於炸彈處理和情報收集。
Milrem Robotics CD&E 總監 Sten Allik 在專家小組會議上表示:「我們在烏克蘭實地看到的情況證實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我們的機器人技術已被用來幫助人類擺脫傷害。」在塔林科普利的一家造船廠。
“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只需要一點燃料和一些維護的機器,你當然會將它們視為提高[軍事行動]可持續性的一種選擇,」他說。他們已向烏克蘭出售了 14 個 TheMIS。
「在某些領域……如今機器人已經比人類做得更好,」他補充道。
到目前為止,米爾雷姆的技術是半自主的,協助而不是取代前線部隊,艾利克聲稱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會如此。
“技術實際上還沒有達到……可以用無人技術取代前線的程度。想法就在那裡,只是沒有技術支援。”
儘管如此,技術變革的步伐仍然驚人。
歐洲國防投資者網路成員 James Acuna 在小組討論中表示:“2019 年之前的任何反無人機系統都像是祖父。”
“反無人機市場肯定會發展,烏克蘭在軍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阿利克表示,推動這種速度的原因是,俄羅斯軍隊通常能夠在幾週內制定針對基輔部署新技術的對策。
「存在一個永久的螺旋,誰能夠應對它,誰就能夠應對速度,」他說。
為了進一步刺激創新,國防專家小組聲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鼓勵了更多創意人員在國防科技產業工作。
他們聲稱,在俄羅斯邊境的愛沙尼亞尤其如此。
戰前,「國防工業被認為不那麼重要。但現在每個人都意識到這關係到我們的自由和生存,」該公司執行長阿諾·維克 (Arno Vaik) 說。螺紋系統,愛沙尼亞無人機開發商和生產商。
“年輕人不僅更願意做所有這些創新,而且更願意做正常的防禦工作。”
專家小組表示,也許最大的影響之一是軍隊和政府對科技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動搖。
北約於 2021 年啟動了北大西洋國防創新加速器 (DIANA),旨在推廣顛覆性技術。
Vaik 表示,過去 10 年,軍事客戶“非常困難”,“尤其是在他們的國家處於和平時期”。
「但現在我們的情況不同了。世界各地的所有軍隊,他們都更加開放地談論。他們更確切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