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急需鋰,塞爾維亞人為何如此武裝?

塞爾維亞的綠色組織稱,他們希望明天(8月10日)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反對在該國西部肥沃的賈達爾山谷開設歐洲最大鋰礦開採作業的計劃,而世界第三大鋰生產國中國– 也希望在該地區立足。

自英澳礦業集團力拓(Rio Tinto) 二十年前首次發現一種名為Jadarite 的新礦石礦藏以來,塞爾維亞採礦計畫一直是人們日益不安的根源,但緊張局勢在2022 年1 月達到了頂峰,當時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 政府撤銷對該採礦項目空間規劃的批准。

該決定是在數月的抗議活動引發的,人們擔心計劃中的運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該公司估計該運營每年可生產約58,000 噸碳酸鋰(碳酸鋰廣泛交易的形式,相當於約11,000噸純鋰金屬) )。

現有的估計表明,典型的 60kWh 電動車電池需要大約 50 公斤的鹽(含 9.4 公斤純鋰),因此足以滿足超過 100 萬輛此類車輛的需求。

隨著電動車在年度汽車銷售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根據行業協會ACEA 的數據,去年歐洲銷量為1050 萬輛,佔14.6%),碳酸鋰的市場價值必將增加,儘管價格似乎已經穩定了20 年。

BMI(隸屬於惠譽集團,以信用評級聞名)的分析師在6 月下旬預測,今年金價將溫和上漲至15 美元以上,然後到2025 年升至20 美元以上,產量增長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

但全球市場的價格並不是歐洲希望在離本土更近的地方開採這些材料的唯一原因:它希望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時代避免對大型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 國內生產和回收目標最清楚地反映了這一事實在最近的《關鍵原材料 (CRM) 法案》中。

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鋰供應商是澳大利亞,其鋰產量為88,000 噸,幾乎是去年排名第二的智利的兩倍(歐盟在與塞爾維亞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前不久就與這家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建立了策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去年的產量約為 33,000 噸,但這一數字掩蓋了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

全球四大鋰礦企業之一的中國天齊鋰業在澳洲的生產上投入大量資金。上個月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執行長 Frank Ha Chun Shing 表示,該公司正在與潛在的歐洲合作夥伴(包括一個未透露姓名的歐盟國家)進行談判,以擴大電池生產。

中國的Eve Power 於3 月開始為其在匈牙利東部投資10 億歐元的新電池工廠進行招聘,而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則於去年底宣佈在該國建立第一家歐洲電動車生產工廠(最近,該公司宣布將開設一家歐洲電動車生產工廠)。

歐盟最近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進口關稅可能是未來趨勢的一個跡象,中國企業明顯有動力將生產地點設在更靠近歐洲市場的地方。

歐盟內部的鋰生產計畫目前被擱置,其唯一的主要生產國葡萄牙(去年產量為 380 噸)大幅提高產量的雄心也因公眾反對而受阻,最近又陷入困惑腐敗指控

這讓我們回到了塞爾維亞,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儲量為 120 萬噸,葡萄牙為 27 萬噸。 (根據美國政府機構的數據,德國擁有 380 萬噸鋰礦,捷克擁有 130 萬噸鋰礦,這引發了關於公眾是否接受距離本國太近的鋰礦開採的假設的有趣問題。)

7月19日,歐盟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CRM峰會上與武契奇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歐洲汽車超級大國德國總理也出席了會議。就在三天前,塞爾維亞政府恢復了力拓的許可證,解凍了採礦計畫。

甚至在 7 月 11 日最高法院作出裁決之前,抗議者就已經動員起來,該裁決成為政府態度大轉變的藉口,而採礦計劃的反對者顯然認為這是已成定局。歐盟-塞爾維亞「在可持續原材料、電池價值鍊和電動車方面的戰略夥伴關係」引發了新一輪示威活動,組織者希望在本週末展示實力,這似乎將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