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本週將訪問中東,但在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之後,他的訪問可能不會像其他歐洲領導人那樣公式化。
西班牙歷史上一直與阿拉伯世界關係密切,因此,該國正積極努力在歐盟內推行一條更有利於巴勒斯坦願望的路線。
桑切斯在訪問受衝突影響的地區時可能會捍衛這種做法。
一週前剛重新獲得任命並開始新的四年任期的總理將在以色列會見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並在約旦河西岸會見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
桑切斯隨後將前往埃及,與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和阿拉伯聯盟秘書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舉行會晤。
這些遭遇為西班牙首相提供了再次呼籲加薩持久停火以及召開緊急和平高峰會的機會。
西班牙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能夠在兩國的基礎上得到政治解決。
西班牙為何如此直言不諱地承認巴勒斯坦國?
桑切斯在上週三的一次演講中承諾,他的新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首要承諾」將是「在歐洲和西班牙努力承認巴勒斯坦國」。
同時,他表示,面對哈馬斯10月7日的“恐怖襲擊”,他“站在以色列一邊”,但也呼籲猶太國家停止“濫殺巴勒斯坦人”。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教授伊薩亞斯·巴雷納達表示,桑切斯希望他的立場將對歐盟其他國家產生「連鎖反應」。
這一立場出台之際,許多西方國家因似乎對以色列過於有利而面臨阿拉伯世界的批評。
2014年,在保守政府領導下,西班牙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承認巴勒斯坦國,並獲得各政黨的支持。
不過,投票不具約束力,也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以更有效的方式採取了這個步驟。
其中包括瑞典、匈牙利、馬耳他和羅馬尼亞,但歐盟主要成員國還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西班牙可能成為先驅。
本週早些時候,外交與安全政策聯盟高級代表、桑切斯手下的前部長何塞普·博雷爾告訴《國家報》,西班牙是一個「對阿拉伯世界有更明確同情心」的國家。
西班牙與阿拉伯關係簡史
西班牙地理位置靠近北非馬格里布地區,在1939年至1975年佛朗哥獨裁統治期間,為了避免在西方的孤立,西班牙向阿拉伯國家求助。
然而,直到1986年,該國才與以色列建立正式關係。
這個日期相對較晚,是由於希伯來國家因靠近納粹德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反對西班牙加入聯合國而引發的緊張局勢。
1993年,他們在奧斯陸協議中發揮了作用,透過協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相互承認對方是和平進程的一部分。
但總體而言,西班牙仍然被許多人視為親阿拉伯國家。
10月底,西班牙極左派部長發表了有關加薩「有計劃的種族滅絕」的有爭議言論,以色列大使館甚至爆發了一場小型外交危機。
然而,由於歐洲大部分地區堅定支持以色列,伊薩亞斯·巴雷納達解釋說,這對桑切斯來說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巴雷納達告訴法新社:“很難想像西班牙有能力重新調整歐洲立場,但它可以有助於表明歐盟內部存在不同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