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系統於2014年引入,當時歐盟在《里斯本條約》生效後舉行了第一次投票。對基礎文本的詳盡修訂明確瞭如何任命歐盟委員會這一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機構的主席。
新條約稱,“考慮到歐洲議會的選舉,並在舉行適當的磋商後”,歐盟領導人應選出一位有望當選的總統,然後必須得到歐洲議會議員以絕對多數票的支持。這意味著未來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將接受兩項關鍵考驗:首先是在歐洲理事會,其次是在議會。
基於這項規定,立法者提出了Spitzenkandidaten制度,根據該制度,每個政黨,從最大到最小,都必須提出一名主要候選人(Spitze的意思是“頂峰”或“頂部”,而Kandidat是不言自明的)主持委員會。
這些候選人應該提前了解、捍衛宣言並參與競選活動。作為回報,在半週期中獲得最大席位的政黨將「有權」讓歐盟領導人挑選其主要候選人擔任令人垂涎的職位,從而消除傳統上圍繞這些幕後交易的模糊性,在這些交易中,領導人根據地域代表性、黨派情緒和其他利益。
2014年,這場賭博得到了回報:勝出的歐洲人民黨(EPP)候選人讓-克洛德·容克被歐洲理事會選拔,隨後得到議會批准,成為歐盟委員會主席。
人們認為,透明度是最大的贏家。
但五年後,該計劃崩潰並慘遭燒毀。歐盟領導人解雇了所有候選人,並出人意料地提拔了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她是一位沒有參加競選、謹慎地擔任德國國防部長的政治家。
馮德萊恩的提名激怒了議會,議會認為這是對其民主地位的侮辱。立法者以九票之差批准了她的任命,這是有史以來的最低票數。
快進到 2024 年,大多數政黨再次提名主要候選人並提出共同優先事項的成熟計劃。布魯塞爾似乎熱衷於復興這一模式。
合法性問題
但沒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 Spitzenkandidaten 所立足的搖搖欲墜的基礎。這個想法本質上是對《里斯本條約》內容的廣泛解釋,其中“考慮到歐洲議會的選舉”,支持者認為這在三個正在發揮作用的機構之間建立了無可辯駁的聯繫。
透過建立這種聯繫,Spitzenkandidaten系統假裝模仿國家政治的工作方式:政黨在全國選舉中競選,組成新議會,立法者選舉總理,然後由總理親自挑選內閣,通常作為聯盟的一部分。
在這個週期中,選民認識所有候選人,因為政黨將他們的臉貼在廣告看板、傳單和網路廣告上。競爭者參加集會、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講、接受採訪並參加電視辯論。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 (CEPS) 的研究員索菲亞·拉薩克 (Sophia Russack) 表示,在歐盟層級複製這些動態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歐盟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而是一個 27 國聯盟。 。
魯薩克在聲明中表示:「歐盟的雙重合法性來自代表各國的歐洲理事會和代表公民的議會,這一點非常重要。我認為這是這裡的核心問題。」訪談。
“歐盟擁有非常獨特的製度結構。沒有一種方法是完美適合的。”
拉薩克表示,候選人候選人制度中嵌入的「自動性」忽視了雙重合法性的另一個支柱,因為它搶佔了歐洲理事會的特權,默認候選人,無論其資格如何。
這對於那些小心翼翼保護自己能力的成員國來說並不受歡迎。早在2014年,兩位政府首長——英國的戴維·卡梅倫和匈牙利的維克托·歐爾班就反對容克的任命。 2019年,缺乏國家政治經驗的長期歐洲議會議員曼弗雷德·韋伯(Manfred Weber)未能達成共識,引發了僵局,導致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的崛起。
「根據條約,歐洲理事會必須有發言權。因此,它永遠不會完全走出幕後,」拉薩克說。
領導人之間這些晦澀難懂的談判加深了人們的印象:歐盟遭受所謂的“民主赤字”,這種赤字將歐盟的決策與其4.5億公民分開。這一論點促成了 Spitzenkandidaten 制度的產生,作為解決方案,讓選舉有面子並加強問責制。
在跨歐洲政策研究協會(TEPSA)秘書長吉姆·克魯斯看來,「民主赤字」論點只是兩個對立陣營為實現兩個相反目標而使用的藉口:親歐勢力想要推動民主進程。議會最初的授權和旨在攻擊所有超國家機構並使其失去合法性的歐洲懷疑論運動。克魯斯認為,由於這個前提是基於「錯誤」的主張,因此不能援引它來證明 Spitzenkandidaten 的合理性。
「Spitzenkandidaten 模式——我不談論『規則』或『制度',因為它不在條約中,也從未被歐洲理事會接受過—是歐洲議會為攫取比其賦予的更多權力的另一種嘗試。 “這是製度性權力遊戲的另一種表現。”
從候選人到總統
另一個明顯的不一致之處是,主要候選人被要求充分擁抱政黨政治、進行競選活動並捍衛共同宣言。但一旦候選人被提名為潛在總統,這位有抱負的人就有望來個 180 度大轉變,表現得像一個獨立人物,超越黨派紛爭。
《里斯本條約》明確規定:“委員會在履行其職責時應完全獨立。委員會成員不得尋求或接受任何政府或其他機構、團體、辦公室或實體的指示。”
這種突然的轉變暴露了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之間長期存在的脫節。
中右翼歐洲人民黨目前是議會的主導力量,預計將保持原樣。但在歐洲理事會中,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這四個最大成員國中沒有一個由歐洲人民黨領袖領導。那麼為什麼歐洲理事會會接受 EPP 的提名候選人呢?
可以向議會提出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失敗政黨的歐洲議會議員會支持一位與他們不認同的政治宣言掛鉤的總統?社會主義者、綠黨和自由主義者極不可能接受像烏蘇拉·馮德萊恩這樣的人複製貼上歐洲人民黨的整個宣言,包括有爭議的觀點盧安達式的移民計劃,納入委員會的工作計劃。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最近提出了這種不一致的問題,他是首席候選人制度的直言不諱的反對者,他警告說,該委員會不能成為議會的“衍生品” 。
馬克宏在挖苦馮德萊恩時對記者表示:「委員會主席的作用是捍衛普遍利益,因此不能過度政治化,誠然,該委員會根本不是這種情況。」 。
吉姆·克魯斯(Jim Cloos)同意這一觀點,並表示 Spitzenkandidaten 可能會危及委員會與議會合作的能力和成員國,因為這將使行政部門更接近前者,而遠離後者。
「如果我們認真對待這一制度,那麼我們會說,委員會應該實施基於歐洲議會選舉的政治多數計劃。這實際上意味著委員會接受另一個機構的直接指示。這不是條約的內容恰恰相反,」克魯斯說。
「當然,委員會是一個政治機構,而且一直都是。但不是從政黨政治的角度來看,有政黨政治計劃。它是歐盟的政治機構,捍衛歐洲的共同利益,而歐洲共同利益來自於不同的國家。
馮德萊恩本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條危險的道路。自從被宣布以來EPP的首選以來,她小心翼翼地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擔任總裁的角色上。自三月初以來,為她的競選活動建立的社交媒體資料尚未分享任何消息。
但即使她願意,她能競選嗎?一名 Spitzenkandidat 面臨著穿越 27 個成員國並與說另一種語言的選民交流的艱鉅前景。缺乏跨國名單意味著公民只能投票給本國的主要候選人——如果可能的話。 (馮德萊恩沒有競選議會席位,因此她的名字不會出現在德國名單中。)
對於競爭者來說,事情變得更加棘手的是,歐盟選舉往往表現為全國選舉,因為選民根據國內問題投票,而且經常是為了抗議現任領導人,而不是現任歐盟委員會。事實上,Spitzenkandidaten 系統主要集中在布魯塞爾圈子,並且公開蔑視某些政黨參與競選並不完全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受歡迎程度。
儘管如此,儘管存在明顯的缺點和矛盾,該模式“已經獲得了關注”,而且不太可能很快消失,無論它之後的命運如何。六月選舉”,索菲亞·拉薩克說。
魯薩克說:“我懷疑,即使這一程序每年都在繼續並進行重新調整,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惠及整個歐盟的普通歐洲公民。”
“不需要太認真地對待它,也不需要過於挑剔地解釋它,也不需要忽視它。不過我們可以像往常一樣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