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丹麥的年輕人是否達到了國家所宣稱的幸福水準?

「我們有潔淨的空氣,我們的人權得到保障,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我無法完全享受這些,」丹麥奧胡斯22 歲的學生烏爾里克·佩德森(Ulrikke Pedersen) 告訴歐洲新聞,他暗指她不斷與焦慮奮戰。

2020年,丹麥衛生局發現,15%的丹麥年輕人在18歲時被診斷出患有精神障礙,顯示越來越多的丹麥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這似乎是一個可能的矛盾:根據《世界幸福報告》,丹麥是世界上第二幸福的國家。

這項年度調查對 146 個國家的腐敗程度、反烏托邦、慷慨、自由、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進行了排名。丹麥十年來一直名列前茅,那麼該如何解釋這種日益加劇的焦慮趨勢呢?

年輕的丹麥人正在掙扎

「年輕人往往會向內看,並因沒有成功而責備自己,」該研究的合著者安妮·戈爾利希(Anne Görlich)說,「對節奏、表現和心理的不滿」。 “在採訪中,患有某種精神疾病的年輕人往往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感覺良好,但在其他方面卻感到困難。”

青少年時期的掙扎常常是由成年壓力引發的。由於周圍的生活質量,許多人在崩潰後很快就恢復了穩定。然而,當這些問題增加了先前存在的生活併發症時,就會導致反覆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伴隨著掙扎和美好的時光。

「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經驗非常具有挑戰性。它會持續很長時間,需要大量幫助才能克服。家庭中的典型風險因素,如酗酒、吸毒、暴力或衝突,會加劇這些問題,並影響他們更長時間, 「戈爾利奇說。

佩德森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她被診斷出患有註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和焦慮症,她說:「有時候我精力充沛。我的過動症藥物讓我更有活力。但它也會讓我過於精力充沛,在從中恢復的過程中,我會陷入極度悲傷和疲憊的境地。

佩德森認為,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丹麥人數量一直很高——只是現在,獲得幫助的機會更多,而恥辱感也更少。 “我的親密圈子裡的許多人也都在與心理健康挑戰作鬥爭,我只有少數朋友快樂且正常運作。”

丹麥在這場戰鬥中並不孤單。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2019 年歐洲青少年精神障礙的平均盛行率為 16.3%,顯示許多歐洲國家的精神障礙比例更高。

為什麼精神不健康的比率會增加?

當佩德森年輕時,她因心理健康問題而面臨恥辱。但現在不再了。如今,許多國家都沒有這種公開接受,這可能導致丹麥的診斷數量增加。

該國精神衛生支出的增加也被視為診斷數量增加的部分原因。 2019年,丹麥投資約6.57 億歐元用於心理健康,比 2010 年增加 1.27 億歐元。

丹麥社會也鼓勵飲酒文化,這增加了複雜性。 2017 年,約翰內森發現了北歐年輕人的焦慮/憂鬱症狀與飲酒行為之間的關聯。對於 15 歲之前開始飲酒的人來說,這種相關性更強——這種趨勢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很常見。

「我媽媽去世後我就開始吸毒,當時我還是個孩子,」佩德森說。 「它在某種程度上毀了我的大腦。我目前清醒四個月。但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喝酒、抽煙。我們會把東西直接噴到嘴裡以更快地獲得快感,但這會殺死你的腦細胞。

臨床心理學家阿德里安娜·德爾·帕拉西奧博士透過研究調查本身來理解這一現象。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我們年紀越大,就越善於調節情緒。這有助於改善福祉。有發展效應。當你看到一般成年人口的幸福感很高時,這並不意味著丹麥的年輕人和普通成年人一樣幸福,」她說。

人們應該考慮到,幸福感調查比較的是同一給定時間的國家,而不是不同時間的同一國家。因此,丹麥仍然可以比其他國家幸福,但不如以前那麼幸福。 「我們看到丹麥年輕人的時間效應,他們現在的福祉比以前更差,」她說。

在丹麥尋求協助

西格德·勞里森 (Sigurd Lauridsen) 是分析丹麥政府「應對焦慮和憂鬱」計劃有效性的首席研究員。它以 15 至 25 歲的人群為中心,透過支持小組在丹麥社區環境中獲得幫助。該計劃顯示出良好的前景。主持人不是心理學家,而是自己處理過焦慮和憂鬱的人,鼓勵參與者透過同儕治療來療癒。

「焦慮不會消失,但你可以學習如何更好地管理它,」勞里森說。該計劃與丹麥許多基於社區的舉措一樣,旨在實現這一目標。

臨床領域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敗的。

佩德森在先前居住的西蘭省被誤診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很難接受這個診斷。另外,我不得不等待長達一年才能獲得幫助,」她說。

這也因城市而異。 「在西蘭島,等待期是一年。但在奧胡斯,我只等了兩週。我很快就被正確診斷出患有多動症。值得慶幸的是,我從來沒有吃錯藥。

根據統計,在過去二十年裡,歐盟抗憂鬱藥物的使用量增加了兩倍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數據。在丹麥,2017 年每 1000 名居民中有 75.7 人使用抗憂鬱藥物——大約是 2000 年觀察到的比率的兩倍——但是低於2010年,表示潛在的下降。

過去,佩德森患有憂鬱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藥物和支持的幫助下,憂鬱情緒對她的控制有所減弱。日常作息和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在冬天,太陽燈是救星。

丹麥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日益關注是全球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旨在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壓力源的認識。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在 2022 年 9 月的國情咨文中呼籲“採取全面的心理健康方法”,並概述了未來幾年的優先事項。她表示,應制定“歐盟心理健康行動計劃”,為整個 27 個國家提供長期心理健康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