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和涉嫌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行為正迫使歐洲國家重新思考其處理關鍵問題以及誰應該控制這些問題的方法。
在這裡,歐盟領導人擔心的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
「我認為,最大的擔憂是,在衝突局勢中,中國可能會摧毀關鍵基礎設施,或者至少中國可能威脅我們摧毀關鍵基礎設施,」德國研究所研究員蒂姆·呂利格博士說。 (DGAP)告訴歐洲新聞。
中國企業擁有或持有歐洲眾多關鍵基礎設施的股份,包括港口、機場、電力公司、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以及電信。
繁榮時期是2012年至2015年,當時歐洲正遭受嚴重的金融危機,採取了嚴厲的緊縮措施,其中包括出售如此大型的基礎設施。
現在,中國企業擁有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等歐盟國家港口以及法國圖盧茲等機場的股份。
然而,地緣政治氣候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變得更加專制”
獨立研究中心榮鼎集團董事阿加莎·克拉茨(Agatha Kratz) 告訴歐洲新聞台:「過去六、七年發生了兩件事。中國變得更加專制,在經濟上與我們的聯盟越來越少,更加分歧。
她補充說:“在歐洲方面,也認識到在言語觀點、經濟觀點和政治觀點方面存在非常非常強烈的差異。”
對此類基礎設施的這種控制在和平時期已經帶來了風險,包括間諜活動,而且中國也有可能利用歐洲的這些商業中心來支持其公司而不是地區公司。
但俄羅斯的「強權就是公理」的做法現在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如果莫斯科在烏克蘭戰爭中獲勝,中國可能會更有底氣對台灣動用軍事力量。
北京認為該島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在最近幾個月加強了對可能使用軍隊的言論。
如果這樣做,歐盟將別無選擇,只能實施制裁,北京將予以報復。
但人們越來越擔心它是否可以利用對歐盟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來施加額外壓力。
“隱藏開關中的後門”
克拉茨認為,港口和機場等實體基礎設施“實際上對中國承擔更多責任”,因為在地緣政治極端緊張時期,這些基礎設施可能會被歐盟國家扣押或凍結。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數位化和歐洲對中國技術的依賴。
該中心外交政策主任伊恩·邦德 (Ian Bond) 表示:「我更擔心其他類型的漏洞,例如 5G 的情況,它可能被用於間諜活動,或者可能被完全關閉。」歐洲改革(CER)智庫告訴歐洲新聞。
“我們最近看到德國鐵路系統遭到破壞,這似乎是由網路攻擊造成的。”
「目前尚不清楚是誰執行的,但顯然,如果中國在該系統內部,如果是中國公司正在建立其中一些系統,那麼中國政府安裝後門甚至隱藏開關的機會就會大得多, 」邦德說。
鑑於中國公司在歐洲電網以及再生能源領域和電信系統中擁有股份,因此潛在的破壞可能是巨大的。
但即使失去對歐洲港口和機場的控制,中國仍然可以將這些商業中心的資料武器化以造成損害。
「海港和機場都是數位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因此,無論經過海港碼頭的任何貨櫃,都會在該海港留下大量資料。如果您有適當的存取權限,您就知道這些貨櫃裡有什麼,是誰運送的它在那裡,它要去哪裡,物流鍊是什麼,」Rühlig 說。
「如果中國人對什麼是關鍵商品、供應鏈的瓶頸有非常正確的了解,他們可能有能力實施非常有針對性的製裁,他們只知道可能有五到七個關鍵商品的生產商。在歐洲很好。
「但這五到七個生產商可能都依賴同一個供應鏈,然後他們只需要切斷這一點,本質上就會讓歐洲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他解釋道。
這就是為什麼將漢堡港口碼頭的股份出售給中國國有航運公司中遠集團的風波是有道理的。漢堡是歐洲第三繁忙的港口。
「孤立地來看,這樣的投資可能看起來風險有限,因為如果有這麼多其他海港,你能用一個海港的數據做什麼呢?沒那麼多。但你到了一個臨界點,然後我我認為,如果將它們和所有這些數據結合起來,就會成為真正的風險。
“相反是不可能的”
那麼歐洲正在採取什麼措施呢?
歐盟已經存在審查外國投資的機制,允許各國對其他成員國的此類投資提出擔憂。
但最終,接受投資的歐盟國家可以消除這些擔憂並允許投資繼續進行,因為這通常涉及國家安全,而國家安全屬於政府的權力範圍。
漢堡的情況就是如此,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支持此次出售——儘管股權較低——儘管其他成員國和德國自己的情報部門對此表示擔憂。
“這一點可以收緊,讓各國更難說‘我知道我的合作夥伴都認為這會造成額外的脆弱性,但我不在乎,我只是要拿錢’,因為在我看來,這確實是一種風險,」邦德辯稱。
支持更嚴格機制的另一個論點是關鍵基礎設施日益跨國和相互關聯。
中國也成為話題27位國家元首進行3小時的討論上個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最後一次會議上,以確定歐盟目前將北京視為氣候變遷等某些問題上的合作夥伴以及競爭對手和系統性對手的策略是否仍然是正確的做法。
峰會結束時公佈的結論中“歐洲理事會就歐盟與中國的關係進行了戰略討論”,相當於一份長達九頁的文件中的一行字。
儘管如此,人們似乎越來越認識到,就像俄羅斯一樣,團結和團結將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此對肖爾茨週五訪華陪同他的還有一個商業代表團。
「這給我們的印像是,重點確實是經濟接觸、經濟合作,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再這樣做了。這不是我們需要的訊號,」呂利格說。
然而,需要進行更多的討論和決定,以正確制定外國所有權和互惠方面的關鍵內容和可接受的內容。
克拉茨強調:“我們允許中國投資歐洲的關鍵基礎設施,但中國永遠不會讓歐洲公司這樣做。”
“這是我們發出的一個負面信號,表明我們願意接受此類投資,但反過來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