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週:烏克蘭危機加深,布魯塞爾將北京訴諸世貿組織

這又是為避免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爆發全面軍事衝突而進行的緊張外交活動的一周。

莫斯科再次否認有任何入侵烏克蘭的計劃,俄羅斯駐歐盟大使弗拉基米爾·奇佐夫告訴歐洲新聞台,對入侵烏克蘭的擔憂是“虛張聲勢”,是西方國家散佈的“歇斯底里的信息”。

「俄羅斯沒有計劃入侵烏克蘭或任何其他國家。這不是俄羅斯製造的虛張聲勢,而是那些現在正在歐洲和世界各地傳播這種歇斯底里信息的國家的虛張聲勢,」奇若夫說。

“我們相信外交,我只能希望我們在歐洲和大西洋以外的對話者堅持同樣的原則,即任何分歧都可以而且應該通過外交手段解決。”

烏克蘭獲得運送美國軍事裝備加強他們的防禦、武器、彈藥和其他裝備。

包括捷克在內的歐洲國家也都做了努力。

捷克外交部長揚·利帕夫斯基表示:“政府一致批准了國防部長的提議,向烏克蘭政府捐贈4006枚152毫米火砲彈藥,以回應烏克蘭支持其國防的請求。”

不過,在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問題上,並非歐盟的所有人都參與其中。

例如,德國國防部長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解釋說,德國對反俄羅斯制裁本已態度軟弱,但拒絕這樣做,理由是該國長期存在政治統治。

「德國政府已經明確同意,我們不會向危機地區運送任何致命武器、武器,因為我們不想進一步加劇這些衝突。而且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這也是正確的做法,」蘭布雷希特說道。

週三,當華盛頓和北約雙方都採取行動時,氣溫也升高了一個檔次。拒絕莫斯科的要求以確保歐洲的安全。

基輔國際文藝復興基金會執行董事亞歷山大‧蘇什科 (Oleksandr Sushko)告訴歐洲新聞普丁關於結束軍事聯盟進一步擴張的要求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行為。

「阻止北約東擴對莫斯科來說是一種煙幕彈。事實上,他們正在對抗民主西方對東歐的整體影響。莫斯科只是想建立自己的利益範圍,鄰國的唯一國內和國際政策將由俄羅斯密切決定,」蘇什科說。

「所以,北約只是一小部分,桌面上的一個小項目,也許是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個,但不是唯一的一個。俄羅斯只是在尋找一種方法來破壞聯盟和整個西方的整體信譽。

布魯塞爾與北京的貿易爭端加深

歐盟週四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指控中國因維爾紐斯與台灣的關係而針對立陶宛的商品。

布魯塞爾表示,北京拒絕從歐盟成員國進口商品,這是對立陶宛的「歧視性做法」。

中國外交部去年12月否認阻止從立陶宛進口。

歐盟貿易委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並不是我們輕易採取的一步。然而,在多次嘗試雙邊解決問題失敗後,我們認為除了請求世貿組織與中國進行爭端解決磋商之外,別無其他出路。

「歐盟決心團結一致,迅速採取行動,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措施,這些措施威脅到我們單一市場的完整性。

“我們正在同時開展外交努力,以緩和局勢。”

去年11月,台灣以自己的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了事實上的大使館,此舉引發了北京的憤怒回應,稱其為「極其惡劣的行為」。

此舉促使中國降低與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的關係,因為北京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這讓布魯塞爾有信心在世貿組織贏得這場官司。

本質上,它需要證明中國公司和海關當局對立陶宛商品的指控是由北京方面實施的政府政策造成的。

布魯塞爾在整個爭端中支持維爾紐斯,世貿組織的行動是在所有歐盟國家一致同意的情況下採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