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議員無視中國壓力訪問台灣

為了對抗中國,七名歐洲議會議員抵達台北,開始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討論假訊息和外國選舉幹預。

該代表團代表布魯塞爾半週期的主要政黨,由社會主義法國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率領,他是議會外國干涉民主進程特別委員會的主席。今年三月,北京和布魯塞爾針鋒相對,格魯克斯曼被中國列入黑名單交換制裁

另外六名議員是來自中右翼歐洲人民黨(EPP)的安德魯斯·庫比利烏斯(Andrius Kubilius)(立陶宛)和喬治斯·基爾索斯(Georgios Kyrtsos)(希臘);安德烈亞斯·席德爾(Andreas Schieder)(奧地利),來自社會主義組織; Petras Auštrevičius(拉脫維亞),來自自由派「復興歐洲」;來自綠黨的Markéta Gregorová(捷克共和國);和來自極右翼身分與民主組織(ID)的Marco Dreosto(義大利)。

在訪問期間,該組織計劃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國務院總理蘇貞昌,以及其他高級官員和專家。歐洲議會議員計劃參加一系列以虛假資訊和保護民主為中心的圓桌會議和辯論。

格魯克斯曼在招待會上對台灣總理說:“我認為,世界還沒有充分理解,在受到像北京這樣的獨裁政權威脅的情況下建立民主制度是​​多麼困難和多麼勇敢。”

在經歷了近四十年的戒嚴之後,台灣在 20 世紀 90 年代經歷了深刻的民主改革。 2020年民主指數經濟學人智庫編製的島上排名第11位,高於德國、英國和法國。

格魯克斯曼補充說:“作為歐洲公民的代表,我們來找你們,感謝你們為全世界民主所做的貢獻。你們已經表明,在這個地區,民主可以蓬勃發展,獨裁政權不是未來。”

立陶宛問題

這次議會訪問正值歐盟與中國關係中涉及立陶宛的一個令人擔憂的時期。今年夏天,波羅的海國家接受了台灣的請求,在維爾紐斯開設新辦事處,名稱為“台灣代表處”,而不是標準的“台北”。

對中國來說,這種語意上的轉變意味著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這是北京所憎惡的。在立陶宛拒絕讓步後,中國召回大使將立陶宛特使驅逐出中國領土,並威脅承擔進一步的「政治後果」。

以弱勝強的鬥爭再次顛覆了歐盟與中國關係中脆弱的平衡,今年早些時候,歐盟首次實施制裁,嚴重破壞了中歐關係的平衡。

儘管成員國一直不願站出來保衛立陶宛,但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明確表示,不會容忍中國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

馮德萊恩和米歇爾寫道:“讓我們強調,針對歐盟成員國的威脅、政治壓力和強制措施是不可接受的。我們將反擊此類行動。”在一封信中致台灣俱樂部,這是一個由歐洲和加拿大立法者組成的跨黨派聯盟,希望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歐洲議會最近通過了一項非約束性決議呼籲與台灣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包括簽訂雙邊投資協議。

該島是半導體的領先供應商——為數百萬電子設備和設備提供動力的晶片。急需

該案文以 580 票贊成、26 票反對獲得通過,反映出圍繞該議題的強烈跨黨派共識。

與綠黨同席的德國歐洲議會議員萊因哈德·布蒂科費爾 (Reinhard Bütikofer) 在接受歐洲新聞視頻採訪時表示:“[這次訪問]顯然表明我們確實意味著言出必行。”

儘管布蒂科費爾是中國政權最著名的批評者之一,但他沒有參加台灣之行。和他的同事格魯克斯曼一樣,他三月也被北京列入黑名單。

中國開始「意識到他們不能在歐洲議會周圍工作。因此他們必須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議員們確實享有言論自由並可以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而且中國並沒有向我們發號施令。可以做也可以不做,」Bütikofer 說。

“他們必須以新的方式共同行動。”

一次分裂的訪問

這次旅行在這個精通科技的島嶼上受到了熱烈歡迎,該島一直在尋找國際認可的信號,即使它們是像徵性的。

「雖然我們相距遙遠,但雙方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例如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都堅持支持自由貿易、打擊虛假信息。」 ,我們實際上非常接近,」台灣總理蘇告訴歐洲立法者小組。

「隔著不遠的台灣海峽,我們看到了中國,一個對自己人民實行威權主義、無視自由貿易規則的國家,還散佈假新聞,這一事實令人擔憂台灣處於所有這些威脅的前線,」蘇說。

北京將這次訪問視為挑釁,並在訪問前予以譴責,警告這將「損害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

“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共識,也是中歐建交和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

「不與台灣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議會是歐盟的官方機構,如果其委員會派歐洲議會議員訪問台灣,將嚴重違反歐盟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身分問題

中國和台灣在民族認同問題上陷入了數十年的爭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際公認的唯一中國(因此實行一個中國原則),並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其中包括 27 個歐盟成員國。

但同時,台灣將自己描繪成中華民國,是毛澤東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後逃離大陸的民族主義政權的真正繼承人。

只有少數國家,主要是小國,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與島上建立了聯繫,以促進經濟聯繫,但這些接觸並不是透過官方外交管道進行的。

直到今天,中國堅稱該島是任性的省份,必須與大陸和解。對北京來說,任何有利於台灣的政治姿態都是不可接受的,並且會受到中國官員的猛烈批評,近年來中國官員的公開言論變得越來越挑釁。

人們越來越擔心,如果台北最終不讓步,中國可能會全面入侵該島並以武力佔領該島。 10月初,北京空軍對台灣防空區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入侵。

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的政府願意保護該島免受中國的攻擊。他說:「是的,我們承諾這樣做。」他指的是 1979 年的一項法案,該法案要求華盛頓幫助台北維持其防禦能力。

就歐盟而言,它試圖避免發表激烈言論,以避免與歐盟成員國之一的中國發生對抗。主要貿易夥伴。但隨著中歐關係因人權問題、領土爭端和政治壓力而不可逆轉地惡化,布魯塞爾進一步被推入華盛頓的軌道,對北京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

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執行董事米科·霍塔里(Mikko Huotari)認為,議員代表團的訪問給中歐關係增添了“另一層複雜性”,但鑑於當前的政治背景,這也「意義重大」。

「[這次訪問]顯然表明布魯塞爾機制的某些部分如今更加認真地對待台灣和台灣事務。這也表達了歐洲對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台灣海峽日益緊張的局勢的擔憂,」霍塔里告訴歐洲新聞。

「世界各地以及歐盟越來越多地達成共識,即在我們目前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上,各國需要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以確保這種關係繼續下去以反映台灣是民主夥伴這一事實的方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