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多人可能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遇到心理健康問題,但圍繞這個問題的歷史恥辱導致了誤解。
患者有時被貼上懶惰或軟弱的標籤,而恥辱感導致人們認為從精神疾病中康復是罕見的或幾乎無法實現。
然而,研究矛盾這些想法表明,某些疾病本質上並不是慢性的,對許多人來說,有康復的希望。
「在公眾中,有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一旦人們患上憂鬱症或許多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人們就會認為你無法從中恢復或變得更好,」臨床心理學家兼研究員安德魯·德文多夫(Andrew Devendorf) 說。
「人們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從心理健康問題中恢復是不可能的,但根據我們發現的數據和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事實並非如此,」他補充道。
了解精神疾病的康復
在精神病學中,精神疾病是透過一個人表現出的症狀來識別的,因此康復也與這些症狀密切相關。
德文多夫說:“這些病症是由一定的症狀標準定義的,並且在一段時間內,一旦人們在一段時間內不再出現這些症狀,那麼他們就被認為已經康復。”
然而,德文多夫強調,雖然沒有症狀是康復的標準,但真正的目標應該是茁壯成長,而不僅僅是無症狀。
例如,要被認為在憂鬱症後康復,個人必須表現出高水平的幸福感,其中包括保持積極的人際關係、體驗快樂和愉悅的能力以及保持最佳的整體生活。
雖然康復之路可能因具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而異,但核心目標是相似的。
富勒-湯姆森 (Esme Fuller-Thomson) 博士,該書的主要作者研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關於雙相情感障礙復原的論文從三個層次描述了雙相情感障礙完全康復的道路。
第一個等級涉及至少一年沒有躁鬱症症狀,然後該人需要擺脫所有精神疾病,包括物質依賴問題。
最高水平稱為“最佳心理健康”,要求人們經常表現出對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從而使人們能夠蓬勃發展。
心理健康狀況復發
就憂鬱症而言,德文多夫解釋說,在八週沒有表現出症狀的情況下,據說該人已經從抑鬱症中康復,或者至少從抑鬱症的那一次發作中康復,但是,可能有復發的潛在機會。
德文多夫說:“如果他們再次出現憂鬱症,我們會說這是一次復發性發作,而復發意味著你有新的憂鬱症發作。”
他補充說,雖然根據大量人口研究,大約 40% 至 60% 的憂鬱症患者一生中會經歷不只一次憂鬱症發作,但這並不完全是壞消息。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數字也意味著大約一半的人可能只經歷過一次憂鬱症。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在沒有憂鬱症的那部分人中,大約有 20% 的人能夠滿足蓬勃發展的標準,」他補充道。
這些數據也為其他廣泛的心理健康狀況帶來了希望。
Fuller-Thomson 提到,根據研究,有廣泛性焦慮症病史的人的康復率非常高,72% 的人得到緩解。
此外,在雙極性情感障礙病例中,她最近與人合著的研究發現,四分之一的患者能夠實現完全的心理健康,而 43% 的人沒有任何症狀。
什麼有助於心理健康障礙的復原?
當涉及心理健康狀況時,康復之路始於治療,治療可能會有所不同,可能包括從心理治療到藥物治療,或兩者結合的選擇。
早期識別對於提高長期康復的機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德文多夫說:“從長遠來看,那些在尋求抑鬱症治療之前花更長時間的人會表現得更糟。”
根據富勒-湯姆森的說法,使用宗教或靈性作為應對機制的人被發現可以更有效地康復。
此外,她強調擁有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和人們可以信賴的朋友的重要性。
然而,她指出,某些因素可能會阻礙復原過程。
其中包括慢性疼痛和睡眠品質差,這會影響情緒和功能,使個人更難整體改善。
儘管如此,富勒-湯姆森強調,大量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不僅有希望康復,而且還能在生活中蓬勃發展。
她說:「最重要的是,很大一部分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確實康復了,不僅僅是恢復到沒有任何症狀,而且還恢復到最佳生活,幸福和生活滿意度,以及溫暖和支持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