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準社會關係比我們的熟人關係更能帶來情感上的滿足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與網路明星的片面關係可能比與熟人的相互交流更能讓我們高興。

從崇拜名人到定期了解不太可能回報的 YouTuber 的日常生活更新,這些動態被稱為準社會互動。

這個術語是由兩位美國社會學家於 1956 年創造的,用來指稱人們對電視名人的依戀。

有時,人們會以更極端的例子來認識它們,例如粉絲進行跟踪,但這些準社會關係也可能對我們的福祉產生積極影響。

這是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研究小組對 1000 多人進行的多項調查得出的結論。

他們發現人們認為這種關係比熟人關係更能有效地滿足情感需求,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雜誌上科學報告

人們「實際上認為,在幫助他們滿足情感需求方面,他們牢固的準社會關係比他們較弱的關係更有效,例如讓他們振作起來,或者在他們感到沮喪時幫助他們平靜下來,」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維羅妮卡·拉馬什(Veronica Lamarche)說。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單方面的關係被認為是可行的,人們「不願意接觸他們較弱的關係」。

「因此,如果你感到不安,打開你最喜歡的書、觀看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或觀看你最喜歡的 YouTuber 來感受情感上的滿足可能會感覺更容易,」拉馬什說。 「但你可能不願意與很久沒有聯繫過的人、鄰居或同事聯繫並分享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她補充道。

儘管如此,牢固的雙邊關係,例如浪漫關係或非常親密的友誼,一直被視為滿足情感需求的最有效聯繫。

不只適合孤獨的人

儘管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36 歲,但 Lamarche 強調,該研究的年齡範圍在 18 歲至 70 歲之間。

超過一半的參與者表示,他們有很強的準社會關係,其中 36% 的人表示,他們與 YouTuber 感覺很親近。

「雖然他們可能沒有一個 YouTuber 來作為他們的準社會關係,但我們研究中的大多數人表示,他們至少與電影角色、書籍人物或名人有準社會關係,」拉馬什說。

未來,她將有興趣了解不同的關係在履行情感角色方面與人們對它們的看法相比有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