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掛滿了病患的肖像,是來自泰國的Matheryn Naovaratpong,她早年就去世了。
「[她]是迄今為止我們最年輕的患者,不到三歲......患有腦癌。她的父母都是醫生,她接受了多次腦部手術,但不幸的是,沒有任何效果,」該中心名譽主席馬克斯·莫爾(Max More)說。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人體冷凍設施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據莫爾介紹,該設施目前可容納 199 人和近 100 隻寵物,裡面裝滿了液態氮,希望在技術先進到足以治療它們時使它們復活。
他說,這些病人只是“法律上死亡”,但生理上還沒有死亡,並相信人體冷凍可能是他們的救星。
這個過程比冷凍和解凍要複雜得多。
病人被宣布死亡後,屍體將浸泡在冰浴中。
在此過程中,使用機械心肺復甦裝置來確保血液循環和藥物治療,以保護細胞免受傷害。
莫爾說,這會阻止患者恢復意識並出現血栓。他還補充說,維持血壓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就像在器官捐贈過程中一樣。
他說,從技術上講,屍體並不是冷凍的,而是玻璃化的。
「我們不想冷凍病人。我們想讓他們玻璃化……原因是,一旦冷卻到冰點以下,溶液不會結晶,而是會變得越來越稠,就像一個玻璃塊將所有細胞固定到位,沒有任何內部結構,因此不會造成損壞,」莫爾說。
「一旦我們達到負110度左右的那個點,身體就會變得真正固態,體內絕對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沒有任何生化活動,當然也沒有神經活動。所以在那個點上,你是否等一天或者一百年,你就會和開始時一樣」。
“相當科幻且天真”
莫爾的妻子、未來學家兼作家娜塔莎·維塔-莫爾相信,那些選擇冷凍保存的人一旦復活就不會感到孤獨。
「(他們)很可能有家人和/或朋友也報名參加了人體冷凍術…患有癌症或 ALS 或某種其他類型的傷害或疾病的人復活了。疾病或傷害治癒或修復,而該人也就是說,有一個新的克隆身體或全身假肢,或者他們的身體復活並再次與他們的朋友見面,」她說。
對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醫學倫理學部主任、生物倫理學教授阿瑟·卡普蘭博士來說,人體冷凍學的想法只不過是「大學宿舍的討論」。
「所以,歸根結底,我認為這種將我們自己凍結在未來的想法是非常科幻的,而且很天真,」他說。
「這幾乎就像你在大學宿舍討論中想到的那樣,『如果我能把自己冷凍起來,然後像一袋豌豆一樣解凍自己,然後在未來結束,那不是很酷嗎?』聽起來不錯,但隨後你就會意識到我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卡普蘭補充道。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