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人類活動推動的全球甲烷排放量飆升至歷史新高,使氣候目標面臨風險。
《2024 年全球甲烷預算》發表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雜誌上,對甲烷趨勢及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它是由國際科學家聯盟“全球碳計劃”製作的。
報告顯示,目前至少三分之二的氣候變遷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甲烷排放量。根據最新估計,儘管全球努力遏制排放,但在過去二十年中,人類產生的甲烷來源仍增加了 20%。
到 2023 年,大氣中這種氣體的濃度達到 1,923 ppb。
研究人員在與報告同時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們要維持宜居氣候,這種趨勢就無法持續下去」。他們發現,目前的發展軌跡將使《巴黎協定》規定的全球暖化 1.5 攝氏度的限制面臨風險。
為什麼甲烷排放是個問題?
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這在大氣中是短暫的。它來自濕地等自然資源或農業和化石燃料工業等人為來源。
在釋放後的前 20 年裡,這種氣體加熱大氣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近 90 倍。
解決甲烷排放對於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因為目前還沒有能夠直接從大氣中去除這種氣體的技術。
人為造成的甲烷排放量從何而來?
世界上五個最大的甲烷排放國是中國(16%)、印度(9%)、美國(7%)、巴西(6%)和俄羅斯(5%)。
報告發現,農業,包括畜牧業和稻田仍是最大的排放源,佔全球人為甲烷排放量的 40%。化石燃料活動佔 34%,廢棄物處理佔 19%,生物質燃燒佔 7%。
由於發展中地區活動的增加和化石燃料開採的加強,這些部門的排放量增加。
但研究人員在最近對甲烷來源的評估中做出了重要改變。此前,他們將濕地、湖泊、池塘和河流的所有排放都歸類為自然排放。最新版本的報告試圖量化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來源不斷增加的排放量。
例如,人們建造的水庫每年估計會排放 3,000 萬噸甲烷,因為新淹沒的有機物質在分解時會釋放甲烷。
科學家估計,近年來大約三分之一的濕地和淡水甲烷排放量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包括水庫以及化肥徑流、廢水、土地使用和氣溫上升導致的排放量增加。
世界是否有望實現甲烷減量目標?
國際社會對減少甲烷排放做出了重大承諾,包括 150 個國家簽署的全球甲烷承諾,目標是到 2030 年減少 30%。
史丹佛大學科學家、全球碳計畫主席羅布傑克森表示,這項承諾的目標現在「看起來就像沙漠綠洲一樣遙遠」。
全球碳計畫研究人員發現,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世界在減少甲烷排放的承諾方面取得了進展。
衛星資料顯示,2020 年至 2023 年間,甲烷排放量額外增加了 5%。增幅最大的是中國、南亞和中東。中國煤炭開採以及中東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的排放是主要貢獻者。
“只有歐盟地球系統科學數據論文的主要作者、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的 Marielle Saunois 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澳洲似乎已經減少了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量。”
報告警告說,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我們不太可能實現全球甲烷承諾中設定的目標。
他們觀察到的排放量成長遵循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最悲觀的溫室氣體情境。這可能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時期高出攝氏3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