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八個人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冒險,他們被隔離在地球生態系統的複製品中。它是一個未來故事直接從一本科幻暢銷書的頁面中取出,該書此後因其備受爭議的崩潰而被忽視和打折。
這項當時被認為失敗的大型環境實驗是在亞利桑那州沙漠中一個佔地 1.27 公頃的動物園中進行的。
經過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太空競賽,前往火星(及更遠的地方)旅行的可能性已近在眼前。在創建這個名為「生物圈 2」的計畫時,科學家、工程師和商人著手解決外星生存問題。
七年來,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了一系列密封圓頂和溫室,以較小的規模重建地球。環境包含 836 平方米的海洋 - 擁有自己的珊瑚礁、沙漠、稀樹草原和紅樹林。
在實驗過程中,「生物圈人」需要自己種植食物和飲料,同時保持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宜居水平——所有這些都需要盡可能少的外部幫助。
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創造一個可以支持生命而不污染精心控制的環境的世界。
進入生物圈 2 號的所有物品都必須進行有害氣體篩檢,以免居民面臨危險。甚至化學除臭劑等健康和美容產品也被禁止。為了防止有害物質破壞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生活區使用了羊毛和木材等天然材料。
但事情並沒有完全按照計劃進行。由於植物無法跟上二氧化碳水平,氧氣水平變得非常低。產生的任何氧氣都會轉化為二氧化碳,並用於建造棲息地的未密封混凝土吸收。
動物和植物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死亡,缺乏資源使該群體分裂成兩個交戰派系。它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不久之後,爭議就出現了,該計畫的中心人物是富有魅力的反文化發明者約翰艾倫(John Allen),受到批評。
環境雜誌《生態學》上的一篇文章稱該實驗為“偽裝成科學的新時代胡言亂語”,生態學家因缺乏同行評審而對他們的發現不以為然。
我們可以從地球號太空船學到什麼?
參加生物圈二號的人以全新的視角重新進入主流社會。 2018 年,科學家馬克·尼爾森 (Mark Nelson) 解釋說,回到一個充滿垃圾和污染的世界,他看不到食物是如何生產的,「奇怪地迷失了方向」。
參與實驗讓他更意識到生態系統是多麼脆弱。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產生後果,並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正念,」他說在達特福德校友公報的一篇文章中。
他透露八位船員學到了很多讓受壓的珊瑚礁保持活力,保護雨林,並與環境合作減少二氧化碳水平。隨著氣候危機威脅的加劇,這些關於我們面臨的問題的教訓促使科學家近年來利用以前廢棄的設施來研究氣候變遷。
“非傳統的夢想家”
《地球飛船》是一部於 2020 年上映的紀錄片,記錄了生物圈 2 號的故事。
對於導演馬特沃爾夫來說,發現這個項目的歷史讓他意識到這實際上是一個關於整個世界的故事。他在向媒體發表的聲明中表示,這些「非傳統的夢想家」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切實際的野心而失敗,而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以最終利潤為目標。
「資本主義阻礙了先鋒理想主義者,」沃爾夫補充道。
這部電影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公開上映之際,恰逢全球範圍內無意中進行的類似“實驗”,即 COVID-19 大流行。
沃爾夫說:“在製作這部電影時,我從未想像過一場流行病需要隔離整個世界。”
「就像今天我們所有人一樣,生物圈人生活在室內,他們用有限的資源管理日常生活,常常承受巨大的人際壓力。
「但當他們重新進入這個世界時,他們就永遠改變了。他們不再認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呼吸。鑑於 COVID-19,我們都像生物圈人一樣生活,我們也將重新進入一個新世界。問題是我們將如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