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珊瑚礁的大規模白化是氣候變遷最引人注目的標誌之一。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以前色彩繽紛、多樣化的熱帶珊瑚礁系統已變成幽靈般的白色。
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為依賴這些珊瑚礁獲取食物的海岸社區帶來了希望。科學家發現,生活在白化珊瑚礁中的魚類仍能維持豐富的微量營養素來源,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提高營養價值。
什麼是珊瑚白化?
被稱為蟲黃藻的微小藻類賦予珊瑚礁鮮豔的色彩。珊瑚礁和藻類具有共生關係,相互促進繁榮。然而,當海水溫度上升時,珊瑚就會受到壓力,從而驅趕藻類,導致珊瑚看起來像是被白化了。
雖然如果水溫再次降低,珊瑚可以恢復,但如果不恢復,藻類就無法返回,珊瑚就會死亡。珊瑚也可能因污染或過多的陽光而白化。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協會估計,2014 年至 2017 年間,地球上 75% 的熱帶珊瑚礁遭受熱應激,引發了白化。
珊瑚白化如何影響野生動物?
珊瑚白化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影響。珊瑚礁系統為包括螃蟹、水母和海龜在內的大量海洋物種提供庇護、保護和產卵場。如果沒有這些重要的支持網絡,許多物種將面臨滅絕。
蘭卡斯特大學的科學家以及來自塞席爾、澳洲、加拿大和莫三比克的國際團隊在他們的研究中使用了 20 年的監測數據。他們關注塞席爾的大規模白化事件,以收集周圍珊瑚礁中發現的魚類營養價值的資訊。
印度洋群島的珊瑚礁在 1998 年的一次大規模白化事件中遭到破壞,估計有 90 隻珊瑚死亡。
大約 60% 的珊瑚系統恢復了,但 40% 變成了以海藻為主的珊瑚礁。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自然的方法來比較和對比這兩個氣候系統中魚類的營養水平。
珊瑚白化如何影響當地社區?
這項發表在《同一個地球》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全世界有超過 600 萬人從事小型漁業,依靠熱帶珊瑚礁維持生計。他們的捕獲物養活了數億人,特別是在營養不良嚴重的地區。
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珊瑚白化是否影響了這些珊瑚礁中捕獲的魚類的微量營養素。
研究的合著者克里斯蒂娜·希克斯教授表示:「魚類現在被認為對於緩解營養不良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熱帶地區,那裡的飲食可能缺乏高達50% 的健康生長所需的微量營養素。
“這項工作很有希望,因為它表明即使面對氣候變化,珊瑚礁漁業也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並強調投資可持續漁業管理的至關重要性。”
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珊瑚魚是鋅和硒的重要來源(鋅和硒對甲狀腺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還含有與雞肉和豬肉相當的鐵和 omega-3 含量。
科學家發現,在受到珊瑚白化影響並以海藻為主的珊瑚礁上捕獲的魚類中,鐵和鋅的含量較高。許多這些海藻含有較高的礦物質成分,魚類正在攝取這些成分,這使得它們對人類來說可能更有營養。
「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這些漁業對脆弱的沿海社區的持續重要性,以及防止過度捕撈以確保長期可持續性的必要性,」領導這項研究的蘭卡斯特大學詹姆斯·羅賓遜博士說。
然而,研究人員也提出了警告。雖然事實證明這些沿海珊瑚礁漁業對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比預期更強,但仍迫切需要對沿海白化的長期影響進行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