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正在控制天氣。環境成本是多少?

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去年七月,中國在一場政治慶祝活動之前人為地改變了天氣。

中國政府在北京使用「播雲」來控制降雨並減少污染,為共產黨百年紀念活動做準備。在異常晴朗的天空下,數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儀式。

報告由南華早報確認操作成功,該市空氣污染下降。

PM2.5 空氣污染物的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這使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空氣品質指數從「中等」變為「良好」。

什麼是雲端播種?

人工降雨是人工影響天氣的一種,旨在改變雲中降水的數量或類型。它透過將化學物質分散到空氣中,形成雲凝結來實現這一點。

當你將這些物質引入雲中時,水滴會聚集在一起,增加降雨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天空中的雲彩會消失。

這種類型的天氣操縱也被稱為“藍天操縱”。

在本例中,北京的播雲作業非常廣泛,總共花了兩個小時。研究稱,火箭將碘銀帶入天空以刺激降雨。

儘管該市 7 月氣溫溫暖(平均 22 - 31 C),但這也是一個有近“持續的雲層覆蓋”。因此,人工降雨是中國淨化天空的常用程序——自 2008 年奧運會以來,在過去 13 年裡,政府花費了數十億歐元來控制天氣。

播雲對環境有害嗎?

播雲並不總是為了美觀的「藍天」目的,也有人聲稱它可以透過直接給地球降溫來減輕全球暖化的影響。

這個過程不會改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但它確實可以治療一種症狀—發熱。因此,根據能源記者詹姆斯·康卡 (James Conca) 的說法,播種「必須連續進行數百年,直到氣候系統重新平衡」。福布斯

人為刺激降雨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需要更多的降雨,但遭受乾旱,例如在美國

然而,雲播種需要使用化學品,其中一些對自然環境可能有害,這意味著依賴受污染的雨水來生產食物的植物會受到影響。

此外,如果監管不善,播雲可能會產生一些極端的後果。例如,當乾旱地區無法很好地應對某些天氣條件時,它們可能會遭遇洪水。

在中國,有人擔心大規模人工降雨計畫可能會嚴重擾亂該地區其他地方的天氣模式。但中國氣象局前副局長徐曉峰認為,北京意識到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風險與限制。

「人工影響天氣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與國家利益、環境和責任密切相關的社會工程,」徐在十月份發表在中國氣象科技進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

不過,這次行動確實給附近受噪音影響的居民帶來了不便。

居住在該市西南部山區的人們說,他們在6月30日看到大量火箭升空。

「聲音非常大,就像雷聲一樣,而且持續了非常非常長的時間……就像一個戰區,」一位人士說。居民告訴南華早報。 “然後雨就下起來了,雨很大。”

據同一份報告稱,另一名男子表示,他在自家門外發現了火箭碎片。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碘銀對環境影響的明確研究,但科學共識是,在低濃度下,尚不清楚碘銀對人類或野生動物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