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我們的星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熱浪和野火,冰蓋和冰川加速融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三百萬年來的最高水準。
Climate Now 前往馬德里參加 COP25 氣候談判,與科學家討論這些數據。
首先,我們有 11 月的最新氣候數據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這顯示上個月比工業化前時期氣溫高1.3度。
歐洲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明顯高於平均水平,義大利和巴爾幹地區出現強降雨和洪水。然而,挪威和黑海地區上個月比平均水平乾燥。
在地球的另一邊,澳洲東南部,春季天氣持續溫暖乾燥,土壤濕度低於一年中的平均水平,為那裡持續發生的野火創造了有利條件。
「毫不奇怪」:2019 年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
2019年出現了許多極端天氣,年初北美上空的「極地渦旋」帶來了攝氏-30度的極端低溫,隨後席捲歐洲的熱浪在法國創造了46攝氏度的新紀錄。
「令人驚訝的是,這並不奇怪,」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主任文森特-亨利皮奇說。 「記錄逐年被打破,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習慣了。但如果我們退一步,過去五年很可能將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五年,過去十年將是過去十年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
皮奇說:“所有這些破紀錄的氣溫,不是上升了一點,而是上升了兩度,在某些地區是三度,這對地球來說是未知的領域。”
從長遠來看,前景相當黯淡,世界氣象組織氣候預測和適應主任馬克斯·迪利(Maxx Dilley)強調了對海平面上升的擔憂。
迪利告訴歐洲新聞台:“上一次地球如此溫暖時,海平面比現在高出六到九米。”
「因此,當地球達到新的平衡時,海平面將繼續上升,冰將繼續融化。你可以想像一下所有這些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海平面上升六到九米意味著什麼為了那裡的人民。”
排放差距
在 COP25 峰會上,許多政治家、活動人士和其他領導人呼籲大幅削減排放。然而,2018 年,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創歷史新高,其中還有 33 十億噸氣體來自能源相關活動。
「存在可信度差距,」該公司的研究總監格倫·彼得斯(Glen Peters)說。國際氣候研究中心。「幾十年來,我們的排放量一直在增加,而且成長速度似乎並沒有放緩多少。自1990 年以來,排放量增加了約60%。即使自2015 年通過《巴黎協定》以來,排放量也增加了約4%。
「因此,排放的去向、雄心和政治言論之間確實存在差距,」他告訴歐洲新聞。
倫敦帝國學院的氣候科學家、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報告的合著者喬裡·羅傑裡 (Joeri Rogelj) 表示,大氣中所有這些額外的二氧化碳的後果是嚴重的。
「這方面的物理科學已經很成熟,而且非常簡單,」他說。 “我們向大氣中排放的每一噸二氧化碳都會加劇變暖。因此,每年我們繼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就會加劇變暖,增加風險,並導致海洋酸化。”
COP25 上的氣候活動人士不斷要求政治人物就這一主題聽取科學家的意見。但羅傑不相信。
「2015年,他們在巴黎決定,希望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度以下,遠低於2度。現在科學家們正在談論這會帶來什麼影響。其影響是排放量迅速減少,淨零排放,這樣就不會再向大氣中排放,到本世紀中葉或不久後,」他說。
羅傑總結道:“如果今年排放量再次上升,那麼這顯然不符合科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