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時期,馬克·羅斯科的藝術可以提供喘息的機會。
他標誌性的矩形色域——充滿活力的空白空間,層次分明的紋理——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的感覺以一種奇怪的令人放心的方式蜿蜒而行。也許這就是羅斯科現在在歐洲復興的原因。
去年,路易威登基金會推出第一次回顧展自1999年起在法國致力於他的作品。
現在輪到挪威了:一場精彩的新展覽將於 5 月 16 日在奧斯陸國家博物館開幕,專門展示這位 20 世紀抽象藝術家鮮為人知的紙上作品。
它巧妙地從他最早的作品一直到他多產的最後幾年,揭開了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的模糊邊緣,為藝術家本人提供了更親密的形象。
「羅斯科出身於一個猶太家庭,早年經歷過迫害,後來當他的家人從現在的拉脫維亞移民到美國時,他受到了疏遠。他從遠處目睹了大屠殺,」國家博物館館長奧伊斯坦·烏斯特維特說。
「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是抽象繪畫,充滿了感覺、氣氛和情緒狀態,包括悲傷和悲劇。這使得他的畫作以一種難以形容的美麗方式表現出來。”
多產的書面記錄
以其大型畫布而聞名;羅斯科的矩形代表了戰後藝術的一些最重要的例子。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羅斯科還在紙上創作了近千幅畫作。它們更小,感覺更親密;具有豐富的情感和氛圍表現力。
國家博物館與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合作,重點關注這一紙質線索,其中許多是在這位藝術家 1968 年差點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後完成的。
按照醫生的指示減輕壓力(並且不要畫任何高度超過四十英寸的東西),羅斯科轉向紙張作為表達自己的方式,而沒有他通常雄心勃勃的藝術風格對身體和精神的要求。
於是,藝術家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時期之一開始了,材料的多功能性和較小的表面積使他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工作。
到1968年底,他已經完成了近120幅紙上繪畫。
棕色和灰色的深色調吞沒了宇宙紫色和藍色,在白色邊框上漏出——這是這些後來作品的決定性特徵。
這種憂鬱的語氣讓許多人猜測這是羅斯科當時心理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的反映,他 1970 年的自殺就像一個幽靈,給任何對意義的探索蒙上了長長的陰影。
當然,如果凝視著陰沉或血腥的大深淵並附加憂鬱症,那就太簡單了。相反,這次展覽透過展示羅斯科在這段時間畫的其他較輕的作品——特別是他的粉彩畫,為羅斯科的情感提供了一種平衡和微妙的感覺。
柔軟的棉花糖粉紅色和髒兮兮的天藍色,搭配泡沫狀的灰白色;這些讓人想起構成人類情感的複雜調色板。
羅斯科藝術的真正力量在於解讀我們在觀看它時內心所想的內容。這是一位藝術家,從不試圖告訴我們如何感受,而是希望為我們的個人情感創造一個飄逸舞動的空間,找到一種連結感。
「羅斯科想要親密、人性化,並直接與觀眾交流,」國家博物館教育館長 Karianne Ommundsen 說。
“在接觸他的畫作時,你必須在它們面前花一些時間才能感受到它們的全部效果。這些作品具有獨特的能力,能夠喚起強烈的情感和親和力。”
水彩畫的開始
紙不僅是羅斯科晚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職業生涯的開始——主要是透過私人的、具象的水彩畫,這些水彩畫為藝術家、他的創作過程和創作演變提供了獨特的個人視角。
從裸體女士的模糊曲線,到海灘上的屍體,其細節被油漆弄髒,這些早期的實驗作品從未打算向公眾展示,但由於從未被丟棄,對羅斯科來說顯然很珍貴。
有時簡化,有時超現實,每一件作品都讓我們深入了解藝術家試圖在蓬勃發展的紐約藝術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一幅 1938 年的水彩畫描繪了一個人被一幅藍皮膚、粉紅色頭髮的肖像震驚了。畫中畫明亮的罌粟色調似乎照亮了周圍的泥土色調,讓一切都變得栩栩如生;藝術與觀眾之間變革關係的可能評論。
羅斯科在 1959 年接受《生活》雜誌採訪時曾說過一句名言:“一幅畫不是一種體驗的圖畫,而是一種體驗。”
透過羅斯科紙本作品的個人元素,這種體驗得到了極大的增強,這種啟示追溯了他職業生涯的時間線,並且沒有偏離他最著名的作品的核心、與背景無關的目標。
站在橘色托盤上的兩個熾熱的紅色矩形前,感官瞬間被吞噬——羅斯科再次提醒我們,在簡單的事物中可以找到力量。感覺某物。
「馬克‧羅斯科:紙上繪畫」將於 2024 年 5 月 16 日至 9 月 22 日在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