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開設大屠殺以來最大的猶太文化中心

當拉比耶胡達·泰希塔爾第一次談到他建造德國自大屠殺以來最大的猶太教育和文化綜合體的夢想時,大多數聽說該計劃的人都持懷疑態度。

在破土動工五年後,泰希塔爾的夢想於週日實現,皮爾斯猶太校園在德國首都威爾莫斯多夫附近開幕。

身為柏林拉比和當地Chabad 社區的負責人,他在踏上這座新的弧形藍色瓷磚建築的七樓陽台時笑容滿面,俯瞰著校園的圓形劇場、花園、操場和一塊最終將成為運動場的場地。

「我們正在改變關於德國猶太人的敘述,」泰希塔爾本週稍早表示。

「當談到德國的猶太人時,人們往往只想到大屠殺和反猶太主義,」這位 51 歲的拉比說。 “我們的猶太校園關乎未來,關乎歡樂,關乎共同學習和生活。”

校園的建設費用由聯邦和州政府、私人公司、基金會和捐款支付。泰希塔爾說,它的設計不僅是為了迎合猶太人,也是為了迎合其他宗教的成員。

Chabad社區的550名幼兒園、小學和高中學生目前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建築中,新學年開始時將全部搬到校園。

傑西卡·卡爾馬諾維奇(Jessica Kalmanovich) 是一名6 歲女兒和3 歲兒子的母親,查巴德小學和幼兒園分別在該市的不同社區就讀,她說,她的家人迫不及待地等待校園開放。

「每天早上,當我們開車經過校園時,我兒子問我,『我位於藍色大樓的幼兒園什麼時候終於準備好讓我開始去那裡?』」她說。

這位 31 歲的年輕人出生於哈薩克斯坦,嬰兒時期抵達德國,他稱新校園對柏林的猶太人來說是「一個里程碑」。

「我們作為猶太人在柏林會非常引人注目,但同時會感到受到保護,」她補充道。

一個“快樂的地方”,而不是“貧民窟”

與德國許多其他猶太機構因擔心可能的反猶太主義襲擊而隱藏在牆後不同,新校區周圍有玻璃圍欄。

它與東正教猶太哈西德派運動 Chabad 經營多年的猶太教堂和社區中心相連。

「我們不想讓這裡感覺像貧民窟,」泰希塔爾說。 “我們希望這裡成為一個快樂的地方,一個開放的地方。”

27 年前,當在紐約布魯克林長大的泰希塔爾被邀請前往德國重振那裡的猶太人生活時,他心情複雜。

他的曾祖父在納粹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被謀殺,其他 60 多名親屬也在大屠殺中喪生。

但他與妻子利亞一起,開始「為黑暗帶來光明」。

「這個地方是為了創造對話,為了克服偏見和無知,」拉比說。

納粹及其追隨者屠殺了 600 萬歐洲猶太人的大屠殺已經過去近 80 年,但柏林的猶太社區與過去相比仍然相去甚遠。

但它再次充滿活力——估計有 30,000 到 50,000 名猶太人——泰希塔爾在創建這個繁華社區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倖存的德國猶太人的後裔之外,許多現在居住在柏林的猶太人是在 1990 年代初共產主義崩潰後從前蘇聯移民過來的。過去 15 年裡,年輕的以色列人和美國猶太人也成群結隊地來到這裡。

最近的事態發展顯示,去年俄羅斯襲擊烏克蘭猶太人的祖國後,數千名烏克蘭猶太人在柏林定居,其中有數百名難民和孤兒在查巴德社區避難。

在大屠殺之前,柏林是德國最大的猶太社區的所在地。 1933 年,也就是納粹掌權的那一年,大約有 16 萬名猶太人居住在柏林。

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由於移民和滅絕,他們的數量已減少到約 7,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