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從努克搬到丹麥的卡米拉·西辛(Camilla Siezing) 表示,四個小時的時差意味著觀看或收聽格陵蘭島公共廣播公司的線上新聞公告,即使是用他們自己的語言, 「並不總是那麼相關」。
居住在距離家鄉數千公里之外的格陵蘭人很快就能用自己的語言聽到新聞公告和重要的當地資訊。
12月,丹麥各政黨同意了一項新預算,其中將撥款700萬丹麥克朗(約94萬歐元)開發一個新的廣播電台,以格陵蘭語傳播內容,旨在覆蓋生活在丹麥的數千名格陵蘭人。
到目前為止,他們只能接收來自格陵蘭島的電視和廣播節目,活動人士表示,新的當地新聞服務將為社區提供急需的公共服務。
不過,該計畫的具體形式仍有待文化部在2022年初決定。
「它可以是廣播,也可以是播客或類似的東西,但其目的應該是增強丹麥格陵蘭少數群體的聲音,」丹麥議會格陵蘭政治家阿基-瑪蒂爾達·赫伊格·達姆(Aki -Matilda Høegh Damm) 說,他是活動的領導者。
誰是丹麥的格陵蘭人?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卡拉利特努納特島——是一個半自治領土,努克當地政府在治安、醫療、教育和司法系統等廣泛問題上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責任。
前殖民國家丹麥仍掌管貨幣政策、外交和國防,每年提供數十億丹麥克朗的補貼。
「丹麥約有 17,000 名格陵蘭人,這個數字從十年前的 12,000 人上升,所以增長幅度很大,」格陵蘭駐哥本哈根領事館的 Jens Heinrich 解釋道。
「這是一個非常混合的群體。有一些退休人員搬到了丹麥,還有很多格陵蘭學生,」他說。
“或者那些已經獲得學位並在丹麥工作的人,也許希望有一天能搬回家。”
重要的新社區資源
卡蜜拉·西辛(Camilla Siezing) 七年前與家人從努克搬到了丹麥,她表示,四個小時的時差意味著觀看或收聽格陵蘭島公共廣播公司的在線新聞公告,即使是用她自己的語言,「並不總是那麼重要」。
在大流行期間,進一步推動了以格陵蘭語獲取準確的當地資訊。
「丹麥有很多格陵蘭人的丹麥語不流利,因此如果有新的 COVID-19 限製或丹麥本地的新事物,他們可能無法理解細節。如果能用格陵蘭語進行解釋那就太好了,」丹麥格陵蘭組織傘式組織 Fællesforeningen Inuit 的主席卡米拉說道。
丹麥格陵蘭社區也缺乏關於自身的訊息,這可以透過一項新服務來彌補:無論是廣播節目還是播客,在線上還是透過傳統無線電訊號廣播。
「現在,關鍵在於誰認識誰、誰在 Facebook 群組等等。但如果每個人都收聽新頻道,我們就能接觸到更多人。
儘管新服務將由丹麥政府資助,但它將在編輯上獨立,就像丹麥的公共服務廣播公司“DR”一樣。
「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我很高興聽到更多有關將會有什麼內容的信息,而且我知道有很多人期待這個新收音機,」Siezing 補充道。
丹麥社會對格陵蘭人的負面刻板印象
儘管200多年來一直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但社區成員表示,丹麥人經常缺乏關於格陵蘭人及其生活方式的教育。
直到2020年底,丹麥政府才提出官方道歉1950年代的一項社會實驗,將近兩打兒童從格陵蘭島的家庭中帶走,讓他們接受丹麥人的「再教育」。
丹麥仍然存在許多關於格陵蘭人的破壞性刻板印象,這是社會經濟不平等和歷史上高失業率的遺產,也是丹麥社會「看見」或「看不見」格陵蘭人的直接結果。
「這裡有5-10% 的格陵蘭人有社會問題,可能是酗酒或無家可歸,這對丹麥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格陵蘭駐哥本哈根領事館的延斯·海因里希(Jens Heinrich)說。
「如果你成功了,如果你有學位,人們就不會看到你。但如果你坐在長凳上喝酒,就會被看見,這就是丹麥人的看法,」他補充道。
卡米拉·西辛說,當格陵蘭島的學生抵達丹麥時,人們常常會猜測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們的父母是否酗酒,或者他們是否有其他社會問題。
「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如此,因為那些去丹麥學習的人都是表現好的人。他們收到了很多歧視性的問題,我想說這更多的是無知。他們在學校裡沒有學到有關格陵蘭島的知識,」她解釋道。
“很多人認為我們仍然住在冰屋裡,或者問‘你騎北極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