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科爾瓦揚 (Mark Korvayan) 是伊波拉危機期間埋葬團隊的負責人。即使在利比里亞致命病毒爆發六年多後的今天,他仍然記得他差點辭職的三天。
那天他不得不移走一個小男孩的屍體。然後有一天,他不得不從一個社區移走 75 具屍體。終於有一天,他不得不將 285 具屍體埋葬。
伊波拉病毒極度危險。平均而言,50% 的感染者死亡。 2014 年 3 月,利比里亞報告了第一個埃博拉病例。
科瓦揚不僅因為親眼目睹自己的國家有這麼多人死於一種基本上不為人知的致命病毒而感到震驚,而且還記得他在不得不取回屍體的各個社區中遭到人們的拒絕。
「我們在各個社區都面臨著很大的緊張局勢,」馬克回憶道,甚至還發生了暴力事件。
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他常常回家擔心自己會傳染給家人,這傷口仍然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諾貝爾獎得主艾倫·約翰遜·瑟利夫時任該國總統,面對病毒在該國的迅速傳播,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火化屍體。這個決定仍然沉重地壓在她和科瓦揚領導的埋葬團隊的肩上。
火葬不是利比里亞喪葬文化的一部分,利比里亞人希望有一個墳墓來紀念他們的親人。
這位前總統、非洲大陸第一位女總統當時表示:“婦女做出決定或盡最大努力保護人類生命。”瑟利夫知道她的受歡迎程度會受到影響,但她並沒有退縮。
「男人更關心保持權威地位和男子氣概之類的事情,」瑟利夫說。
“女性並不關心結果,而是關心人類。”
科瓦揚並不是唯一一個感覺自己一生中最糟糕的日子是在伊波拉疫情爆發期間的人。利比里亞的許多其他男子尚未克服創傷。
「無論情況多麼痛苦。你告訴他們男人不哭。所以男人不應該哭泣,」卡特中心負責人多博·賈拉說,該中心在利比里亞開展心理健康支持計畫。
“有時,這些文化障礙往往會阻止人們應對它,無論是創傷還是其他形式。”
性別、創傷、男子氣概和恥辱:點擊本網頁頂部的播放器即可觀看《利比里亞像男孩一樣哭泣》的影片。
如果您想收聽《像男孩一樣哭泣》第一季,該播客將帶您前往五個非洲國家,與挑戰性別刻板印象的男性見面,點這裡。也有法語名字在男人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