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競爭加劇,豪華汽車製造商保時捷在中國的銷售量大幅下滑

保時捷等汽車巨頭在中國的銷售繼續受到影響,因為競爭顯著加劇,而且在持續的生活成本危機中,消費者仍然迴避大額購買。

保時捷第三季銷量最近跌至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電動 Taycan 車型銷量暴跌 47%,主要是由於歐洲和美國對電動車 (EV) 的需求下降以及 Taycan 車型特有的問題。

這包括今年 6 月和 10 月製造商因煞車軟管和電池模組問題而召回。

今年1月至9月,該公司在中國交付了43,280輛汽車,比2023年前9個月下降了29%。

然而,在歐洲,儘管 Taycan 車型表現不佳,該公司仍交付了 52,465 輛汽車。這個數字不包括德國。

但保時捷公司發言人德特列夫·馮·普拉滕 (Detlev von Platen) 仍保持樂觀。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客戶需求仍然保持強勁水平,客戶對新車型的反饋非常好。隨著產品可用性的增加,我們對 2024 年的最後衝刺感到樂觀。”

“全球市場環境仍充滿挑戰。然而,憑藉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車型系列以及在銷售地區保持非常平衡的銷售結構,我們處於穩健的地位。我們以價值為導向的銷售策略已經證明了其價值,並將繼續成為我們未來行動的基礎。

保時捷的母公司大眾汽車也面臨類似的情況,今年第三季銷量下降了15%。

大眾汽車高階主管馬可·舒伯特(Marco Schubert)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九個月後,在仍然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下,大眾汽車集團的交付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3 %。

「我們在北美和南美實現了顯著成長,並增加了我們的市場份額。在歐洲,我們能夠保持向客戶的車輛移交基本穩定,但正面臨來自市場的巨大阻力。

「中國的競爭情勢尤其激烈,這是我們全球交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所有品牌眾多有吸引力的新車型將加強我們在全球的市場地位。然而,此外,更好的成本基礎(尤其是在德國)對於未來在這種環境中保持成功至關重要。

中國對電動車的蓬勃需求進一步損害了歐洲汽車製造商

儘管歐洲的電動車需求大幅放緩,特別是面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不斷上漲,但在中國,情況卻大不相同。

比亞迪和吉利等國內電動車生產商的需求明顯激增,嚴重影響了歐洲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利潤和銷售量。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動車比歐洲汽車便宜得多,同時也滿足了對更環保汽車的需求。

與歐洲汽車製造商相比,它們還具有更多功能並提供更現代的設計。

中歐貿易戰日益緊張,也導致一些觀察家猜測,中國政府可能會對在華擁有重要生產設施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實施制裁,包括寶馬、奧迪和梅賽德斯-奔馳。

這導致更多客戶避開這些在中國銷量相應下降的品牌,迫使他們做出相應調整,更專注於在中國的電動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