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徵收電動車關稅後,歐洲準備應對中國的報復

歐盟(EU)最近透露,已初步決定對中國電動車(EV)徵收最高38.1%的關稅。這是為了遏制大量更便宜的中國電動車進口到歐盟,這反過來又對歐洲製造的電動車構成競爭威脅。

可能面臨關稅上調的主要中國汽車製造商包括吉利(其關稅可能為20%)、比亞迪(17.4%)和上汽集團(38.1%)。

其他中國電動車生產商也可能被徵收 21% 至 38.1% 的關稅,這取決於他們是否配合歐盟就此事進行的調查。

除了中國本土電動車製造商外,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很大一部分也來自寶馬和特斯拉等在中國設有大型工廠的公司。他們的目標是利用更便宜的生產成本和補貼,以便能夠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車輛。

這些關稅有待與中國當局的談判結束,但很可能從 7 月 4 日起生效。據信,這些關稅的金額預計將與中國目前向這些汽車製造商提供的政府補貼大致相同。

此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歐盟指控中國政府向多家製造商提供不公平補貼,使他們能夠以相當便宜的價格在歐洲銷售。

然而,歐盟的這一舉動引發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擔憂,即中國可能會對歐洲部分產業實施關稅進行報復,這可能對歐盟經濟構成威脅。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可能會導致中歐貿易戰全面爆發。

中國已經對歐盟進行了反擊,稱這些關稅是保護主義行為,並敦促其重新考慮。該公司還表示,如果增加關稅,它將竭盡全力保護自身利益和汽車製造商。

路透社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敦促歐盟認真傾聽各界客觀理性的聲音,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

根據美聯社報道,對於與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延斯·埃斯凱倫德表示,「這有點像看到一場慢動作的交通事故正在發生。事故尚未發生,仍有可能找到出口匝道。事情越來越緊急了。

哪些歐洲產業可能會受到中國的報復性關稅?

對於最有可能受到中國報復性關稅的行業,如果歐盟繼續徵收電動車關稅,白蘭地和其他酒精飲料可能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這是因為中國早在三月就已經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啟動了反傾銷調查,當時歐盟也暗示了潛在的電動車關稅。受到白蘭地調查影響的主要公司是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和人頭馬君度(Remy Cointreau)。

歐盟食品工業是另一個可能受到干擾的行業。中國以食品關稅報復而聞名,幾年前,中國因海域爭端和日本將處理後的核廢水排入大海的戰略而禁止從日本進口海鮮。

因此,在有報告指出中國國內食品公司要求對部分歐盟進口食品進行調查後,豬肉和乳製品生產商等歐盟食品公司目前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可能是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即使最終被駁回,仍可能導致貿易在調查進行期間長期停止。

然而,這最終也可能損害中國本身,因為到2023年,歐盟將成為中國第二大進口夥伴,去年中國約36%的乳製品進口來自歐盟。一些最常進口的產品是奶油、乳清粉和鮮奶。

如果貿易戰確實升級,目前中國最大的乳製品供應國紐西蘭可能會填補這一缺口。另一個重要進口夥伴澳洲也可能受益。

歐盟的奢侈品產業也可能受到打擊,因為中國是路威酩軒集團(LVMH)、古馳(Gucci)、普拉達(Prada)等品牌的手袋、香水、鞋子、衣服和其他配件等產品的主要市場。歐洲手錶和珠寶在中國也有強勁的需求。

由於生活成本上升和利率上升,一些奢侈品公司在疫情後已經面臨需求下降的問題,這可能會使它們進一步脫軌。

同樣,中國是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的關鍵組成部分,並且已經表明它非常願意利用該行業作為貿易戰的工具。由於兩國在尖閣諸島問題上分歧,中國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礦,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如果與歐盟的關係升溫,中國也可能對歐盟做同樣的事情,這可能對歐洲大陸的綠色轉型目標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歐盟最近也對進口到歐盟的中國生物燃料發起反傾銷調查。